今天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一辈子躬耕田野,只为苍生谋稻粮。他一生都在追着“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重庆是袁隆平少年时代停留最长的一个地方。他曾在重庆求学11年,于1951年底到1952年初在大足区工作过一段时间。
虽然不是重庆人,但他曾在重庆生活、学习,和重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生前日常的餐桌上常有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等“重庆口味”,张嘴就能来一口地道的重庆话……袁隆平时常牵挂着巴山渝水,牵挂着这里的人和事。
袁老离开后的这一年,重庆人用各种方式深情缅怀着他,续写着与他的缘分……
西南大学档案馆收藏
袁隆平雕塑前的上千张卡片等实物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后一段时间里,数万西南大学师生、附中(小)学生前往袁隆平院士雕塑前敬献鲜花、大米和水果等祭物,也有市民托学校师生敬献鲜花。
为更好地继承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和遗志,西南大学档案馆将袁隆平雕塑前的鲜花、卡片等进行收集整理,将部分实物收藏进学校博物馆。
重庆这家书店设有《袁隆平传》专柜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2021年6月,重庆新华书店沙坪坝书城在卖场设立了《袁隆平传》专柜,该书吸引了不少市民阅读、购买。
袁隆平创立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重庆大足设重庆分中心
2021年7月1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大足区拾万镇揭牌。作为一个杂交水稻研发、作物育种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综合研发平台,中心计划五年选育8个左右优质品种在重庆及周边适宜地区推广。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始人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重庆分中心设置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足区人民政府、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将集聚多学科专家团队,依托大足土地气候资源禀赋优越、发展粮油基础好等优势,致力于航天育种、杂交水稻的组合选育、新品种试验示范和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等方面的研究。
重庆大足五彩稻勾勒袁隆平形象
2021年9月,重庆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的五彩稻田里,晚季节稻谷悄然生长。这里设计了由稻谷组成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艺术景观,袁隆平院士形象、大足石刻等元素图案铺展在大地上。美丽乡村,一派幸福祥和。
中国农民丰收节,袁隆平雕像前满是鲜花
2021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
学生们说,会接力完成袁老禾下乘凉梦:“在稻香满穗时来看您,您一定很欣慰”;“谨记您的教诲,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
网友说: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袁爷爷,您看到了吗?
西大首次公开展出袁老曾经使用过的手提箱
2021年9月23日,西南大学博物馆内举行了“丰收时节忆隆平”——缅怀学习袁隆平院士主题教育展。其中,最珍贵的一件为首次公开展出,是一个跟随了袁老20多年的手提密码箱。
“这个密码箱是1986年袁老购买的,一直跟随他在全国各地进行科研工作。”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说,2008年10月27日,西南大学合并改名后,袁老第一次回到母校,他准备给全校师生做杂交水稻新成果的报告。到了学校后,当他准备将放在手提箱里的报告资料拿出来时,却发现手提箱怎么都打不开了。
随后,学校帮忙找来了开锁匠,仍然无法打开。最后在经过袁老同意后,大家把密码箱撬开了,袁老终于拿到了资料。“我们经常劝袁老师换个箱子,他一直不干,今天回到母校,不换都不行了,看来真是缘分啊!”当时,他的秘书还打趣地说道。
最终,学校送给袁老一个新的手提箱,将这个旧的就留在了学校,被校史馆保存了下来。
丰收时节,袁隆平心心念念的“巨型稻”收割了!
2021年9月24日,在袁隆平生前工作的第一站大足,隆平五彩田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一袋一袋新脱粒稻谷上秤,重庆首次试种的“巨型稻”测产结果出炉:经大足区农技服务中心测产,扣除13.5%的水分,平均亩产干谷约1000斤。
这批巨型稻的品种是“巨丰5号”,其高度是常规水稻的两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有的“巨型稻”高度超过2.2米,是水稻中的“巨人”。
“巨型稻”的成功试种,让袁老生前的“禾下乘凉梦”,在他梦出发的地方照进现实。
清明节,学子们这样“稻”念他
2022年4月2日,袁隆平院士过世后的第一个清明前夕,不少西南大学学生自发来到雕像前献花悼念,美术学院的学生还通过画像的方式寄托了缅怀与追思。
志愿者们在食堂发起了“光盘”行动,通过分发一些自制的纪念品鼓励同学们珍惜粮食,做好光盘行动。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 他们自发前往袁老雕塑前缅怀
2022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一早,西南大学师生自发来到袁隆平塑像前缅怀这位老学长。雕塑周围不仅有师生们敬献的鲜花,还有西南大学近年来研究的水稻品种植株。
稻香阵阵 想念斯人
一年过去了
你想对袁老说什么?
一起缅怀!
上游新闻综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