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今日评论速览|个人破产制度仍待“破冰”

2022-05-17 11:04:15   上游新闻

5月17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个人破产制度仍待“破冰”

作为首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如今落地一年有余。从深圳、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有关探索试点情况看,个人破产制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堵点难点,有待继续“破冰”。个人破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债务人可依此部分免除债务,并且可以使“诚而不幸”的债务人获得解脱,释放市场活力;但另一方面,破产免责也有可能成为“老赖”逃避债务的避风港,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推动个人破产“入情”“入理”“入法”,是当前个人破产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主要问题。须理性辨析,多措并举,稳妥施策。一方面,要通过各地立法实践和法院裁定的典型案例,借鉴已有经验,进一步明晰相关规则,展现债务人的破产原因及其经过,推动观念上的优化改善。与此同时,个人破产制度是综合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也必不可少。各地可在完善个人破产配套制度方面,因地制宜,成立相关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同时,应采用更多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予以辅助,在完善健全个人破产信息公开平台、便利破产管理人查询个人破产信息、建设个人破产办理平台、推进个人破产事务“一网通办”等方面加强力度。经济日报评论认为,应持续通过建立规范、高效、透明的个人破产办理程序,让个人债务以“看得见”的方式依法化解,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对“躺赚神器”不能躺平对待

当下,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站广告链接中,出现了不少“躺赚神器”的宣传,声称“不用任何资金,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购买了这份赚钱秘籍,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睡后收入’”。而所谓的“躺赚神器”,其实就是各类“接单”App,用户下载后主要通过领取发布其上的砍价、拉新等任务赚取佣金。以小利诱惑用户“入坑”,这类应用目前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躺赚神器”类手机应用因所涉人群之广、所藏风险之大而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当前最有力也有效的应对之策当是将这类手机应用纳入监管,完善相关制度,既要保证用户权益获取,也要规范开发者引流行为。

“躺赚神器”类手机应用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如果单纯从以金钱换取流量来看,“躺赚神器”的确能够为手机应用带来用户,也能给用户带来收益,甚至国内很多大型应用早期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用户积累。光明日报评论认为,当前“躺赚神器”类手机应用最大的问题在于,非正规渠道下载的App存在不透明、不安全的问题。也因此,要将“躺赚神器”类手机应用纳入监管,让其规则机制更加透明。如注册能够换取何种利益,注册后信息数据将以什么规则被保护和使用,分享注册链接是否会对其他用户造成负面影响等。将“躺赚神器”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实现真正的多方共赢。

对涉及违反师德举报 要“依法处理”而非“舆情治理”

据媒体报道,近日,南开大学多名老师被实名举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实名举报引发网络舆情,到做出回应、处理,学校反应速度是很快的。然而,据媒体报道,根据一名女生在网上称,已实名举报南开大学教授李某某两年。也就是说,在引发舆情之前,相关举报已经有两年,为何学校迟迟没有进行调查、处理呢?

为何在引发舆情之前,调查、处理很难推进,而之后,就可进入调查、处理的快车道?这是否有“舆情治理”之嫌?把本来可通过正常程序调查、处理的校内事件,闹成公共事件,不但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也对学校的办学声誉造成严重伤害。这种处理方式,是存在诸多问题的。首先,学校是把举报、投诉视为“家事”“丑闻”,不愿意直面,希望“能拖则拖”,而这是对当事人不负责任的。其次,师德问题、学术不端问题,这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个别教师有师德问题,属于个体问题,学校严肃处理,表明有自净能力,而学校不严肃处理,则反映整体环境存在问题。

羊城晚报评论认为,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对涉及师德问题的举报,应严肃对待,不论涉及谁,只要出现举报,都一查到底,根据调查结果,依照师德规范做出处理。这是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师、学生最好的规则教育。

“一键转接”不负百姓所托

此次国办推动12345与110高效对接联动,主要目的正是科学合理分流市民求助、快速有效处置突发警情,避免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力资源。现实中,有人遇事就打“110”,却忘了这是一条保障生命安全的“生命线”,应该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按照规定,各地要建立健全转办机制,12345或者110接到明确属于对方受理范围内事项的电话,须以一键转接方式及时转交对方受理。这也意味着,群众只需“拨一次”,民情民意就能精准分流,从而使政务、警务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平台融合互通,数据枢纽更加高效、智能,治理能力升级迭代,才不辜负热线另一头的百姓所托。当然,平台间对接运行,也要防范部门间出现推诿扯皮问题,对职责边界不清、存在管辖争议的诉求事项,应建立会商机制,提前理顺衔接体系,做到既互通也畅通。深圳特区报评论认为,让遭遇急难愁盼的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回复,最关键的是要电话打得通,投诉求助“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让一线员工做“吹哨人”,先要解除他们的心忧

在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举行的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民航局负责人表示,一线员工要敢做“吹哨人”,要看到安全工作的隐患短板,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隐患,敢于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然而现实中,由于“吹哨人”发现的问题多属要害,其“吹哨”行为极有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及生产,甚至会损害一部分人及企业的利益,他们被打击报复、歧视的情况屡见不鲜。

打消一线员工“吹哨”的顾虑,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首先要设置“听哨人”的角色或机制。企业不妨探索建立“哨音回收机制”,拓宽投诉、举报渠道,确保上传下达的通畅。其次,要对“哨声”有回应、有激励。再者,要为“吹哨人”加一把“安全锁”。“吹哨”行为本身是在为安全生产加“安全锁”,“吹哨人”的安全也需要得到保护。

“吹哨人”在国内外都被证明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帮手。中工网-工人日报评论认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相关制度、机制的落实、完善,在企业乃至全社会形成对安全隐患、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和共识,去倒逼、震慑企业保证生产的安全、产品的质量,进而保证公众的健康、生命,乃至社会的安宁。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标签: 个人破产制度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