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直到今天仍被不少人奉为圭臬。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似乎只有上手段,小孩才会听话。
不可否认,在传统教育方法中,打或者暴力,是家长的一个重要选项。这里面既有认知的问题,也有时代的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
在崇尚打骂教育的环境里,哪个小孩被打了,似乎也是稀松平常的。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很少打我,但也不是完全不打,真的惹毛了还是要出手的。虽然我挨打的时候不多,但看小伙伴挨打的机会很多。被竹片打屁股,把屁股都打肿了,用野外带刺的那种植物“洋棘子”铲大腿,疼得直蹦。甚至还有被绳索将手脚吊起来,用小木棒打的,手段十分吓人。
当然,要说打有没有作用,还是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被收拾了一回,得到了教训,后面就听话多了。但天生顽劣的小孩,打是打得真疼,忘也忘得真快。
我也打过小孩,儿子被我收拾过多次,但每次管用的时效都很差,最差的一次才打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候后又犯事。
一种手段运用次数多了,威慑力和作用就直线下降,这也让我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以后不要打孩子。我想到了这么几点。
首先,育儿之难是一直都存在的,每个时代每个家庭都一样,但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不一样,方法也会有很大不同。
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拿着扫把竹片追着打,我们内心也不会太难过,原因很简单,因为隔壁邻居也是这样打小孩,班上同学也是这样被收拾,小伙伴们都在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平衡点。
而现在呢?暴力很容易给小孩造成阴影,甚至留下隐患,就算肉体不受伤,心理有问题,那也是天大的问题。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把孩子打出问题来。所以,今天的环境,已经不适合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第二,现在的城市更发达,生活更便捷,但孩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孩子们也找不到被打之后的慰藉,以及快速转移不爽的渠道。
我们小时候被大人收拾,转身就拿着篓筐去挖田螺,和小伙伴爬树掏鸟窝,或者去钓青蛙,总之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有太大的空间直接避免和生气的父母在一起。
现在就算被父母收拾了,孩子还得在家里和父母呆在一个空间,还要受气,他的情感得不到释放和转移,内心很容易崩了。
第三,我们对小孩的期望超过了家庭本身的能力,超过了小孩自身本身的能力。我们小时候读书,父母压根就没管过,也没能力辅导作业,父母也没想过孩子以后干什么。
这或许不对,但这未必就不对。
现在的孩子,背负太多期望了。就算打,也很难达到目的。
所以,作为家长,还是放下竹片,爱咋咋地吧。(王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