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由于知网的使用费连年上涨,近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表示对知网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而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发布的公开信息,知网对高校的报价每年上涨幅度都在10%到20%之间。
知网的“霸气”,来自其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中国知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由于中国知网在国内文献检索领域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知网提出的涨价要求,大部分高校最终只能被迫接受。
知网能有今天的强大实力,根本上是搭乘了中国各领域科研学术快速创新发展的“高速列车”,也离不开无数学者学术成果的强力支撑。作为一个论文数据库,它的初衷理应是为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知识创新成果依法有序流动作出更多贡献,而不是把“借鸡生蛋”甚至是“占鸡生蛋”“抢鸡生蛋”当作经营之道。2021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并且自己下载还要收费,堪称荒诞。
作为头部企业,知网本是市场发展的获益者。2021年,知网也曾作出了降价下载论文的“让步”,但涨还是降,议价权始终还是牢牢握在知网手里。而且,知网的根本问题是过于倚重垄断地位带来的“借鸡生蛋”盈利模式,仅仅下调学位论文下载价格,明显是敷衍大于诚意,并不是一个让社会满意的答案。
论文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商品,论文数据库企业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必要角色。它是连接知识内容供需的纽带,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主体。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知识分享,并不是让论文数据库企业当无偿集纳分享的“活雷锋”。收录文章、维持正常的数据库功能都需要成本,但“狮子大开口”式的盈利,吃相未免难看了些。
根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2020年年度报告,同方知网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1亿元,净利润超1.9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但若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
影响越大,责任就越大。知网这样的头部论文数据库企业应当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建设性,少一些铜臭味、计较心。曾有媒体建议知网可以和作者建立收益共享机制,给予适当比例的付费分成,让收益在全环节流动起来,既能解决授权问题,也能激发产生更加丰富、优质的内容增量,可是知网却迟迟没有相关动作。
破解知网的垄断难题,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包括知网在内的论文数据库企业,处理好其公共服务性质与营利性质的关系,履行好传播学术资源、推动学术交流、尊重作者和成果的企业责任,培养良好的知识产权市场生态。套上制度、法规和社会责任的缰绳,不能再让高额费用成为知识创新成果流通的壁垒。要想把企业做长、做久,知网也必须放下架子,从根本上改变运营逻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坐地起价”,只会离长远发展的正道越来越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