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一丝光线柔和地洒在张焕腾脸上,他羞涩地笑了笑,眼睛里依然有光。他的故事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共鸣,一路走来,虽然生活给他设置了无数阻碍,但他仍然坚定地选择抬头仰望星空。
求学的这些年里,张焕腾做过餐厅服务员、推销客服、拉电缆工人,从中专生到高职院校,再通过“专升本”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今年4月,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录取(《最励志逆袭!两年前他还是专科生,现在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4月14日,励志少年张焕腾的故事,登上全国热搜第二名,人民日报公众号转发点赞。有网友评论:“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学医是想帮助更多的人
“还要拍视频吗?”4月15日,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一步一步紧紧跟在教授杨美背后的张焕腾露出了明显紧张的神情,杨美俯身开门,他连忙侧身转到另一边。
面对镜头,张焕腾明显有些局促不安,就如同他第一次来到重庆,看着陌生的城市、穿行的轻轨、爬坡上坎的医高专,一样地紧张。
“同学都来问我:‘是不是你?恭喜你上热搜了!’”张焕腾说起这件事来还有点扭捏,怕大家误会他是自夸,连忙摆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好,有些不好意思。”
为什么选择学医?“妈妈和婆婆都曾经瘫痪在床,我只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她们再次站起来。”面对记者提问,张焕腾回答得很坦然,2017年婆婆去世,他很难过,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她们一样的残疾人。他报考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医,或许能帮助更多人。
一路逆袭,张焕腾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努力。他最初的动力来自家庭,但走出了河南农村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树立了更远大的目标。
从来没想过放弃,为了自己的目标,也为了爸爸妈妈以后能够过好点的日子,张焕腾努力学习。但是他不觉得苦,“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奋斗过程,那能叫苦吗?”
他懂得感恩。“这么多年,都是国家出钱(助学金)让我读书,让我没有负担地学习。国家的钱不能白拿,我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焕腾的话语充满感激。
他说,除了当一名医生,他还想当一名老师,像一路上帮助过自己的老师一样,也能帮助像他一样的人。“不求做出多大的贡献,只希望尽自己所能就好。”
他想去看天安门
说到今年就要去北京了,张焕腾“装”了半天的稳重有些“漏了馅儿”,搓了搓手,表现出了考研人上岸后该有的兴奋。“一直是在书本里看到天安门,我想要亲眼去看天安门!”
其实,从张焕腾的老家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坐火车去北京不过两个多小时,但是他至今还没有机会去过。2020年6月,发小介绍他去上海的一家西餐厅打暑期工的时候,他曾震惊于上海的繁华,每天晚上都感叹东方明珠的璀璨。在来到重庆之前,他去过的最大城市是昆山。
“我是从悬崖峭壁爬上来的,人总是越努力越幸运。”张焕腾笑着说。他想象过,如果是十四岁的那个“他”看到了现在的他,肯定会高兴地说:“你现在很棒,虽然没能一帆风顺从高中考入名校,但是坎坷的胜利更能鼓舞人心!”
3月31日,收到志愿报考结果通知的那一天,他很激动,给爸爸妈妈,还有所有关心他的老师们发去了消息。
“爸,我考上了……”他哽咽着给爸爸打电话。
爸爸虽然知道儿子要考的学校很好、很难,但其实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到底是个啥学校?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其实不太懂。
他在电话里安慰儿子:“考上就好,考上就好。考不上也没关系,人生总有活法。”
老师眼里的他:自律且坚定
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美眼里,张焕腾这个孩子“不太一样”。
去年春节,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学生没能回家,就在学校过年。学院党委书记龚棣带队,挨个寝室去看望留校的学生。
当大家推开张焕腾寝室门后,发现这个学生桌子上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在大年二十八的下午,他正在学习专业英语。“印象太深,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太自律了。”杨美回忆起那一幕还有些唏嘘,没人在身边管束他,但他能把自己管得很好。
在那之前,学办辅导员尹艳琼也给杨美形容过这个学生,“学习经历比较丰富,有梦想,他想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更好的建树。”杨美觉得,这是很高的评价。
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杨美给他打了电话,但是没打通。张焕腾学习的时候把手机设置了免打扰模式。于是杨美给他留言:“加油,期待你的好消息!”
对于杨美来说,张焕腾其实也和学院里众多在奋斗的学子一样。特别是全日制专升本的学生,考试很难,很多学生都非常刻苦努力。特别是对于医学院来说,不够努力根本考不进来。
在得知张焕腾考上了的消息后,杨美非常开心,不过她还是发了信息,对张焕腾提出要求:一定要有更大的格局,不要满足,要多思考“我是不是世界领域里拔尖的人才”,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而这个要求,也是她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她觉得张焕腾的人生是不容易的,可也是幸运的。
不论结果如何,奋斗的过程,将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林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