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黄岩街边的“葱油饼大姐”,她是为照顾家里挑过大粪、抬过棺材的“打工妹”,她也是旁人眼中想要写书的“怪人”。她说:“我想写出小人物的故事,从书里表达出我对生活的想法,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就是浙江草根作家——赵林。
2011年,从第一篇作品《生死考验》拿下全国散文“精锐奖”开始,写作就在赵林的心里生根发芽。自传体小说《蚁群》获得关注后,赵林26万字的小说《看不见的顶部》成为其所在辖区“全民读书月”的重点推介书籍。以她为原型的微电影《相信梦想》,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
近日,浙江草根作家赵林的又一部小说即将收尾,她的故事也再次引发关注。4月7日,赵林对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说;“有没有作家的名头不是很在意,对于粉墨登场的事情不太重视,就是觉得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好,我只想写好我想写的故事。”
▲靠着卖葱油饼,赵林照顾着一家人的生计,大家称呼她“葱油饼大姐”。图片来源/黄岩区北洋镇孙红红
街边的“葱油饼大姐”
一辆三轮车、一个煤气罐、一口煎锅,每天凌晨四点出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街头浓郁的葱香大饼,勾起了周围居民胃里的“馋虫”,摊主赵林成了大家口中的“葱油饼大姐”。
说起赵林的遭遇,知道她故事的人,大多一声叹息。
今年56岁的赵林,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户农村家庭。15岁那年,赵林患上肾病,因为家里穷,生病只能扛着,由于吃了大量激素药,她的身材变得臃肿,也因为生病原因,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赵林渴望走出闭着眼都能绕一圈的村庄,想到大城市去寻找新生活。小姐妹告诉她,上海挣钱的机会多,她背着粮食和小姐妹偷偷跑去上海。这一年,赵林21岁。
“当时就像蚂蚁看到糖一样,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赵林说,后来,她的自传体小说以《蚁群》命名,就是想到了当时不顾一切的心境。
成了“沪漂”的赵林,在上海过得并不容易:找不到工作,粮食也吃完了,她捡烂苹果充饥,夜宿街头被疯子追赶。直到一个月后,她才终于找到一份在工厂抛光的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日日与粉尘为伴。
不久,赵林辞职了,第一次闯荡以失败结尾。
向同乡借路费回到家时,赵林整个人都虚脱了。之后的日子里,赵林开始在家里种地、结婚生子。“那段婚姻对我的伤害很大。”赵林说,第一任丈夫性格暴躁,她经常被打骂。1990年,她把那些年攒下的200元积蓄留给丈夫后,离了婚,带着女儿生活。
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赵林又一次离家到外地闯荡。这次她选择了浙江台州市的黄岩区。1994年,赵林在黄岩再婚。生活的苦没有因为再婚而缓解,她捡过废品、挑过大粪,还穿着男人的衣服去抬过棺材。“这些事情没人愿意做,所以好赚钱。”
第二年,赵林有了儿子,她不想让手总是沾脏活,开始在街头卖起大饼。“周围人都说我烙的饼好吃,其实没啥秘诀,就是简单实在。”后来,周围人干脆称呼她“葱油饼大姐”。“几年前不让随意摆摊后,我就不干了,差不多干了20多年,也有了一些积蓄。”赵林说,经过这次闯荡,她算是在台州扎了根。
▲赵林和她的处女作《蚁群》。图片来源/黄岩区北洋镇孙红红
捡废品拾到《简爱》有了“写作梦”
“不摆摊的时候我就收废品。一次我收到几本书,有《简爱》和《鲁滨逊漂流记》,没舍得卖就开始看。有时候摆摊没人的时候也看,可又怕手脏把书弄脏了,但又忍不住,来人了也不舍得放下。看得入迷人家说话我都听不到。”赵林说,这几本书再次点燃了她读书的梦想,也燃起了她想写书的“火苗”。
“我就是觉得,他们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我也想写像我这样底层人的故事。”赵林的文学梦,就此开启。
2010年,赵林“狠狠心”给儿子买了台电脑。儿子不用时,赵林就抽空在网上看小说,写书的想法愈发强烈。之后,儿子帮赵林申请了一个叫“悠悠岁月”的QQ号,赵林开始靠着“一指禅”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文字,发在QQ空间里。
“有一天,一名叫‘润物无声’的网友点进了我的QQ空间。他姓蔡,是黄岩的退休老干部。看到我写的黄岩生活,就加了好友,和我聊文学,说写作。”赵林说,“润物无声”告诉她,她的文字虽然粗糙但叙述顺畅,用词质朴、贴切,要坚持下去。
“润物无声”还给赵林推荐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帮她修改作品,还给她介绍了寓言作家邱来根。赵林说,“润物无声”就像是她在文学路上的伯乐。
2011年11月,赵林参评了一个国家级全国散文比赛,以一篇《生死考验》拿下比赛的“精锐奖”。“丈夫和儿子都不理解我写作的梦想,但是我想坚持下去。”赵林说,她喜欢《白鹿原》的朴实无华,也喜欢《静静的顿河》的现实主义色彩。
读书,让她对生活和写作充满憧憬。
▲赵林说,她是草根,她想把草根的故事写出来,让周围人都看得到。图片来源/黄岩区北洋镇孙红红
她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
有了第一篇散文的成功,写作的冲动在2013年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席卷着赵林。她开始尝试写小说,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生活素材。
就在赵林一边卖饼一边享受读书和写作乐趣时,生活再次给了她重重一击。由于长期在工厂里接触粉尘,赵林的第二任丈夫患上肺癌。赵林一边挣钱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她的第一部小说《蚁群》也在这期间有了雏形。
《蚁群》中有着男性化名字的女主“赵二”,就是赵林的影子。她说,尽管她如同浩浩荡荡的蚁群中的一只小蚂蚁,忙碌而默默无闻,但她仍希望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赵二”与命运的抗争就是她对生活的想法,她也在书里描绘了自己渴望的生活。
因为白天没有太多的时间,赵林只能在晚上抽出空闲时间写书。“丈夫虽然躺在病床上,也会问我书写到哪了,让我把他也写进小说里。”2013年11月,赵林的《蚁群》收尾,不久后丈夫也离开了她。
2014年《蚁群》首发当天,赵林在黄岩书城的首发仪式上说:“写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类为了寻求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
《蚁群》完成后,赵林相继创作了与农村生活有关的16万字回忆小说《庄稼人》、26万字的《看不见的顶部》和13万字的《两性人》。她在2015年、2016年加入了台州作协和浙江省作协。其中《看不见的屋顶》还成为当年赵林所居住辖区“全民读书月”的重点推介书籍——小说以传销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误入传销的人被公安解救后,将他们送上回家的车。谁料想公安人员一转身,他们立马回头又干起了老本行,结局没有反转却有着警示意义。
“我本是草根,周遭皆为草根,随手一拿就是故事。诉说情怀、书写悲喜。”赵林说。
2014年10月,以她为原型的微电影《相信梦想》,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2016年,影片又获得中国(盐亭)国际女性微电影年度大展优秀影片奖。这一年,《相信梦想》斩获了三个国家级大奖。
影片中,简陋的房屋里,一名中年女性坐在电脑前,认真地敲击着键盘。厂里的工人、对她没事就看书的习惯指指点点,病榻上的丈夫说她写书是“痴心妄想”。赵林说:“他们不懂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无论生活多么残酷,我一定要坚持我的梦想。”
18分钟的微电影,没有华丽的造景,也没有辞藻堆砌的脚本,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和赵林的内心独白,讲述了一个女人辛苦却又因为读书赢得精神世界升华的故事。
“闲暇之余我都在看书、写作,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感到满足和安宁,完全忘记了生活的艰辛。”赵林说,微电影的故事只表现了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现实的苦都靠着读书、写书得到慰藉。
▲在《蚁群》首发仪式上,赵林说:写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类为了寻求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图片来源/黄岩区北洋镇孙红红
想把草根故事一直写下去
微电影《相信梦想》中的赵林说,文学并不是谋生的手段,文学像是一把茶壶,泡着一壶好茶放在桌子上供人品尝。它不能创造财富,与穷人的关系不大,然而越是生活无望的人,越需要得到慰藉,从这些虚无缥缈的文字里,得到心灵的慰藉。
现实中的赵林说,虽然现实生活很艰苦,但一旦投入写作中,就获得了自由,可以捏出各色人物,按照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人生就会时刻充满着希望。
“最初写作的时候就像流水账,写着写着就卡住了。我就会不断地看书,学习作者对事物和人物的刻画,模仿着他们的写法丰富我的故事情节。现在回头看第一本书,除了文字朴实外,其实还有很多逻辑和写作上的错误。”赵林说,她不想被称为作家,她就想像她的葱油饼一样,不要粉墨登场的粉饰,只要简单的朴实无华。“草根的故事就要让草根们能看得懂,只有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写好他们的故事。”赵林说。
不卖葱油饼后,赵林找了一份在工厂食堂做饭的活,每天晚上她会穿着花色的袜子,翘着二郎腿,坐在电脑前梦想着未来。
出了几本书后,赵林开始在网上写作,现在她还是阿里文学的签约作者。“我不能像平台很多作家一样日更千字、万字,我只能尽我的努力写好我想写的故事。现在我也有了一群读者,这已经让我很满足了。”赵林说,写作对于她,像蚂蚁遇到铺着白糖的路,会一直幸福地走下去,尽管付出总大于收获。但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只要坚持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表弟还真会料理,知小丫表姐种田活重,稀粥喝了不管饿,特地打了几个菜锅贴,米面里掺杂几种野菜,搓成团,再打成薄薄的饼子,贴到水锅边,文火慢烤,烤成一块黄灿灿的锅贴。”采访结束后,赵林给上游新闻记者发来了新作品的节选,简单的文字描绘,让色香味俱全的乡间美食,跃然纸上。
回想起在浙江打工生活的30年,赵林说,在这里有梦想、有家,有高光时刻,也经历了生活的低谷。在这些生活赋予的素材中,成就了她对写作的执着,她会一直写下去。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