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夜雨丨宋燕:让伤痛在心底开出最美的莲花

2022-04-05 12:21:11   上游新闻

让伤痛在心底开出最美的莲花

宋燕

近日,被黄绮珊的《定风波》迅速圈粉。

周末在家,反来覆去的听,朝起至黄昏,听至数十上百遍还欲罢不能。朋友说最近热播的经典咏流传,惟此曲和《苔》最好。是啊,还能说什么?需知在我心里,仅仅一个苏东坡,便足以让中华五千年文学史上的所有人为之让道。

所有人!

因为黄绮珊,重温《定风波》。或许我们的心灵,真的需要洗涤。如果她们,还不足以化为所有的莲花。

少年时读诗词,惟爱李义山、温飞卿、柳三变、李重光等人,喜欢在他们绮丽婉转的诗词中去读山河破碎的恨,生离死别的悲,才子佳人的情,也读意气书生的风华与落寞……近些年来,随着年齡增长,倒更加偏爱王维、李益等人,仿佛少年时读的是千年不朽之情,是人生的爱与哀愁。而今,读的是亘古不变之理,是人生的哲思与真谛。

从情到理,情理交融,或许这本是人生境界的升华!冷眼看世界,热情爱生活。惟有眼明心净,明心见性,才会处乱不惊,从容自如,一如东坡先生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欲来,雨具全无,又避无可避,那又有什么值得惊慌的?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淋一场冷雨,湿一回衣衫,而已。所以有人说如果用一句词来代表东坡先生,那一定是这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是我却觉得,此句还不能真正代表东坡先生的内心境界,毕竟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真正能体现先生人生格局的却惟有这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然是初春,但是春风依旧乍暖还寒,甚至料峭严寒,可寒冷却又最易令人清醒,仿佛人生正需要这种伤痛,才能觉醒,而觉醒之后,或许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个醒字,让作者的心底更加明澈如镜。而此时又迎面斜阳相照,虽然日近迟暮,却仍然心生欢喜,但仅仅只是一小会儿,一小会儿.......再回首这一生走过来的,曾经以为的坎坷道路,悲喜人生,却突然觉得,这正是人生本来的模样啊!

也无风雨亦无晴!

为此,较之同样深爱的先生的其他诗词,譬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或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情恼。”我更加钟爱这首《定风波》。毕竟无论是“恨”与“忘”或是“情”与“恼”,又怎么抵得过“醒”与“无”的格局?

有人曾说:“世界上的艺术分三种,一种是顺境挥洒,一种是逆境长叹,一种是绝归来”。此话,本是用来品评中国历史上的书画作品,但我却觉得,艺术本来相通,画或诗词,原本殊途同归,更何况艺术作品终是作者境界和格局的体现,因此,我倒觉得此话,亦正是艺术或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正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何尝不是顺境挥洒;李重光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何尝不是逆境长叹?而纵观整部唐诗宋词,惟有一个苏东坡,惟有他这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堪称绝境归来!

从来未曾得到,又如何懂得放下?

回到朋友推荐的另一首歌曲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同样很感人,但在我看来,小人物的奋斗,终抵不过大人物的释然。因为放下所有,终比努力得到更难!

想起李白号称诗仙,然诗仙的一生都在追求功名的路上奔波,却一生未曾得到过功名。因此,我觉得李白的仙气,来自于他的天真,来自于他看山是山的最初的宁静。所以,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那是孩子般的稚气与洒脱。较之李白,东坡先生却是货真价实的过来人。他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也曾居庙堂之高,位极人臣;也曾处江湖之远,漂泊半生,甚至几度差点性命不保,就算最后身死,都还是在北归的途中.......但是且看我们的东坡先生吧!明明遭逢大雨避无可避,还偏偏要说:“竹杖芒鞋轻胜马”。明明无菜下酒,还偏偏要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明被贬岭南蛮荒之地,还偏偏要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明明思念兄弟不得见,还偏偏要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东坡先生来讲,不是人生得意需尽欢,而是人生得不得意都要尽欢!

只是,苏东坡——这个被后世堪称世间不可无一,难有其二的伟大的人物,这一生,成就他的,并非欢乐,却恰恰是伤痛。他与旁人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苦中作乐,所以他最终破茧成蝶。而世间又有多少人,在这些所谓的挫折与磨难中零落成泥,一败涂地?譬如一生不得志的柳永,从青葱少年时“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貌似狂妄,到风烛残年时“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的直白凄凉?但细想来,人这一生,谁人没有过挫折与失败,谁人没有过孤独与彷徨,尤其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职场上还有一个个血气方刚的楞头青雨后春笋般地正对自己摩拳擦掌,虎视眈眈,所以冯唐的一篇油腻中年,惹得人人自危,对照思量。其实所谓的油腻,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一种底气不足的自我纠缠?正如东坡先生,在同样的中年,在贬谪的路上,却作出了这一首清澈见底的《定风波》。

人生果然是一种修行啊!

静谧如初,所以莫听穿林打叶声,素净如初,所以竹杖芒鞋轻胜马,安详如初,所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切都已经历,一切却都已如初,那何尝不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原来东坡先生的山,与诗仙李白的山,早已隔着万水千山。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说陶渊明是中国文人仰望的精神坐标,那东坡先生一定是中国文人心底的定海神针!任世事再怎样的波滔汹涌,浪潮壁立,最终也只能成为心底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何时起飞,何处落定?每一步都云淡风轻。一直寻找, 一双眼睛,能看清岁月的身影。都说生命,是一次旅行,总在穿越,自己的心灵。梦有多远,爱有多深?原来只是一道风景。莫听穿林打叶声.......”千年之后,黄绮珊用一首E大调的流行歌曲,再一次诠释了东坡先生的平静与璀璨。或许人生真的是一道坎,要么轻松上阵,云淡风清;要么一生痴缠,身陷泥泞。那就让我们回归至简至真至纯至净的心灵吧!

在困境中沉淀,在寂静中升华。把伤痛结成痂,在心底开出最美的莲花!

(作者单位:重庆市电力行业协会)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