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野蛮生长”难以“细水长流”,第三方测评需重拾“本分”

2022-03-25 10:13:33   上游新闻

当电商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选择的烦恼”不可避免地扑面而来。于是,“第三方测评”应运而生,成为消费者“种草”“拔草”的重要参考。然而,如今第三方测评的口碑却是良莠不齐,针对相同的商品,不同测评机构给出的测评也可以大相径庭,既加重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货不对板”的测评报告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动摇了第三方测评机构的信任根基。

在知乎、小红书、微博、哔站等互联网内容平台,海量测评内容随处可见,测评对象五花八门:汽车、家用电器、生活用品……万物皆可测、人人都能测。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测评的话术也是极尽浮夸之能事,充斥着“必入”“谁买谁后悔”“智商税”等倾向强烈的词句。这一方面体现出“第三方测评”已是消费者购物的“刚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第三方测评准入门槛、测评标准的空白,使得第三方测评为了获得用户注意而丧失了严谨客观的表达。

第三方测评的出发点,是基于公正的、没有利益关联的立场,利用专业、详尽的测评流程记录,消除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鸿沟,为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有的放矢,而不必承受“开盲盒”的提心吊胆。理想中的测评报告,理应比代表商家利益的商业广告更可信,也理应比普通消费者充满个人色彩的“好评”“差评”更专业,既能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消费参考,也能倒逼商家提高产品质量。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如今的第三方测评,已经与公正、专业的初衷渐行渐远。一些测评机构随意拟定测评标准,虚假测评、恶意公关等行为时有发生,难言公正与客观。虚假错误的测评信息不仅会错误引导消费者,还会产生侵害生产者及经营者名誉权的法律后果,扰乱健康的市场秩序。一些第三方测评平台不但没有与品牌方做利益隔离,反而进行深度绑定,使评测标准形同虚设,行业生态严重扭曲。

第三方测评的“野蛮生长”,“内因”是测评机构没有把握好公正客观和经营盈利的关系,为了商业利益而成为流量代言人,甚至以“测评”之名行“带货”“恰饭”之实,让测评成了变相的广告,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并没有专业资质,只是为了利益动机入场;“外因”则是制度建设跟不上快速的业态发展,有关部门没有给测评机构划定“禁区”和规则,导致测评机构肆意拓展业务边界。

“野蛮生长”注定无法“细水长流”。当第三方测评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加强自律和他律就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置条件,不能任由“劣币驱逐良币”。行业必须在恪守公正客观的原则下探索合理的盈利模式,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让“评测独立”更有底气。同时,行业必须设立准入门槛,做强做大正规测评机构,淘汰不规范的测评“小作坊”,让“专业”成为第三方测评机构的“金字招牌”。

而作为“他律”一方,市场监管部门要着力解决“谁来评测‘测评机构’”的问题,既要建章立制,明确将测评和广告切割开来,也要推动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测评机构的监督,严格把控测评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引导行业向上向善。针对第三方测评机构发布的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定性、严格执法。只有这样,第三方测评才能回到行稳致远的正轨上来,重拾公正、客观、专业的本分,让“买前看测评”的消费者更加放心,也是为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价值。

标签: 细水长流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