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委把“巩固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质量水平”作为今年的工作安排之一,引导有条件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更高标准的城市范例。
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行动。2022年3月是《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的第2个“文明行为促进月”。上游新闻推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专题报道,聚焦全市7个全国文明城区、2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瞄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在文明城市巩固和提升方面涌现出一批创新做法和经验。
本期将关注渝中区、渝北区和巫溪县,一起来看这些区县如何助力提升文明素养!
全国文明城区·渝中区:
母城文化与都市文明齐发展
身入渝中,就是一场红色之旅——每一处旧址、每一幢故居、每一条街巷,都让人不禁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为了能把这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渝中推出5条红色游精品旅游线路,让大家在对历史的探访中鉴往知来。
如何让“红色游”轻松便捷?“红色三岩”都市观光巴士便是答案。这条全程6.2公里的巴士路线,串联起红岩、虎头岩、曾家岩的红色景点。同时,渝中区在“红色三岩”片区内还建成了10余个红岩文化阵地,培育“爱红岩”主题活动品牌,并成立起“红色三岩”志愿队、“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宣讲队,让红色故事广为传唱。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步步见历史,处处是故事。
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地在城市建设里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实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博物馆体系、风貌区老街区、特色老街巷等建设,文旅品牌推广等,深入推进人文渝中建设,将优秀的历史文化与新的内涵活力同时注入,赋予城市新生与风采。
近年来,渝中高品质打造十八梯“老重庆、真山城、新体验”文化名片,鲁祖庙市井文潮生活样本,山城巷人文旅居目的地,戴家巷临崖风貌观光地,湖广会馆国风国潮体验地,白象街开埠文化承载地,让有着“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美誉的渝中更有底蕴内涵,让这座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母城更具颜值气质。
如今,渝中持续完善着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各大志愿服务组织入驻热门景点,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问询指引、景点介绍等志愿服务,“志愿红”们用实际行动彰显温暖底色,在各景区景点吹起文明新风,唤醒人们对文明的共识,引导市民和游客一同践行文明旅游,把城市形象擦得更亮。
全国文明城区·渝北区:
开展活动让市民们“吃得文明”
“红灯我不闯、垃圾我分类、走路我靠右、遛狗我牵绳、吃饭我光盘、排队我自觉、粗话我不讲、停车我规范”。作为全市唯一连续五届的全国文明城区,渝北区针对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归纳了“渝北文明八条”,从个体的生活细节入手,全面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
“餐前餐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要大声咀嚼,同学们,这些用餐礼仪你们平时都做到了吗?”日前,渝北区新光天地的广场上,两名礼宾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文明用餐”礼仪。这是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月暨深化“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的现场。活动通过礼仪培训、发放宣传品,引导市民厉行节约,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天,商场负一楼美食大街服务台,还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光盘有奖 咖啡留香”活动,活动已赠送出优惠券1000余张,小菜、热饮、菜品打折等5000余次,引来十余万市民争相打卡。
学校是践行“吃得文明”的重要场所。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让“吃得文明”蔚然成风、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不仅进行了集中宣传,还设置了“光盘引导员”,推出了“小份餐”“半份半价”“光盘有奖”等特色活动。负责打菜的阿姨说:“学生们比以前更注重节约粮食了,吃多少打多少,从不浪费。”
一年以来,渝北区开展各类吃得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承办了市级“光盘行动”巡回公益讲座8期,上线“倡节俭 扬新风 庆国庆”活动,吸引了18万余人参与;七条“健康菜”视频上传网络,几万份“吃得文明”海报、挂牌、桌牌、桌贴进入餐厅、现身餐桌,千余名“文明用餐劝导员”“光盘行动监督员”定期开展劝导服务;创建市级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示范单位4个,获评数量全市第一。
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巫溪县:
“六讲六评”吹来奋斗的乡风
前不久,在巫溪县徐家镇窑湾村,来自徐家镇乡村振兴办的陈梦莲和党群办的向妮佑,将自己担负的工作与村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并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产业人才振兴和相关技能培训,与窑湾村群众进行了理论分享和交流。
“走田坎、入院坝”的宣讲活动,在徐家镇每周都会开展。当地组建的六支宣讲队伍,为村民们带来了“讲政策、讲技术、讲脱贫、讲道德、讲产业、讲法治”的“六讲”宣讲,深受大家的喜爱。
这六支队伍的宣讲队员,有帮扶干部、司法干部,又有乡贤模范、脱贫典型,还有产业大户、农技人员。90后的周玉松,便是村民们身边的脱贫典型,曾是贫困户的他,通过不断学习养蜂技术,不仅甩掉了“贫困帽”,还在村里修起了新房,并把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乡亲邻里。他本人也登上过“六讲”的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村民。
如果“六讲”是树立志气、引领智慧的源头,那么“六评”则是践行文明、引导乡风的活水。
全镇以居民自治为归属,以在家常住农户为基数,按20%划定每季度“获星”名额,深入开展“政策明白星”“庭院美丽星”“遵纪守法星”“脱贫致富星”“家庭文明星”“志愿服务星”“六星评比”活动,让群众“动起来”。
“六讲”让村民有“听头”,“六评”让村民有“干头”,六类积分的兑换则让村民尝到“甜头”。当地针对“六星”分别设置六类对应积分,每年底召开积分兑换现场会,村民可以将积分兑换成扶贫产品或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评星活动的积极性。
民风变好了,农民变勤了,产业变强了,庭院变美了。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六讲六评”,奋斗的乡风已经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形成。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