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予企业群众更多利好,激发更强发展动能?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获悉,渝北区人力社保局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12条优化营商环境硬措施,着力打造服务和效率最优、成本和负担最低的“营商环境升级版”。
12条优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
一、企业合规性证明“立等可取”。推行“一门办理、一张表单、联动查询”和预约服务机制,对企业上市、招投标、发行债券、评优评先等需办理合规性证明的,打包社会保险、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等信息查询,半小时内办结。
二、87项企业参保业务“线上办”。免费开通参保单位网上申报平台,畅通“重庆人社”APP、“渝快办”等线上渠道,企业和参保职工可直接在线办理人员增减、参保证明打印、缴费明细查询、年度工资申报等87项业务。
三、招聘求职24小时“不打烊”。升级改版“渝北就业人才”网,开展7×24小时线上招聘和网络直播带岗活动,畅通企业线下招聘渠道,企业入驻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免收服务费,实现招聘求职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
四、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专员”。主动服务规上企业,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用工余缺调剂机制,为企业和求职者精准“牵线搭桥”。建立一村一社一人、覆盖全域的劳务经纪人队伍,探索培育市场化劳务经纪人队伍,综合零工市场、拓展市外劳务基地等措施,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五、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免申即补”。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打通信息壁垒,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强化信息比对,对符合稳岗返还补贴条件的企业实施“免申即补”,企业无需申领即可自动享受返还补贴资金。
六、行政许可事项“即收即办”。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企业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涉企类)设立、变更、延续、注销以及自贸区内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符合条件的30分钟内拿证。
七、探索推行柔性执法。联动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探索推进轻微违法行为免罚监管,对企业主动整改的轻微违法行为,且不涉及必须处罚的情形,免于行政处罚。
八、和谐企业即享“五大礼包”。凡评定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办理就业社保、劳务派遣、人力资源、职业培训等业务即享提前预约、优先办理;优先纳入技能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劳动仲裁案件实施“绿色通道”;自评定之日起,有效期内劳动保障监察和社保稽核不实施主动监督检查;AAA企业单次申请特殊工时制有效期限延展至两年。
九、推行“社银一体化”便民服务。联合多家银行在全区设立18个银行便民服务网点,联动22个镇街打造全覆盖的社保卡补换办服务网络,辖区群众可就近换办第三代社保卡。
十、推进高频业务“同城通办”。实行社保大厅“5+1”工作机制,15项业务纳入周六“不打烊”政务服务清单。设置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区,为企业群众提供社保信息查询打印、技能提升补贴申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服务。推动53项高频业务下沉镇街办理,实行各级经办窗口无差别协同办理,为辖区内参保单位和居民提供就近就地服务。
十一、“人才安居工程”即办即住。依托“渝北人才”微信公众号,开通渝北人才苑、青年人才成长驿站网上申报渠道,实行全程网上办理,审核合格的当天办理入住。
十二、“三员”暖心服务企业群众。设置社保大厅“文明引导员”,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服务指引、政策解读和咨询答疑等服务。建立“作风督导员”制度,由局领导每日带队轮流到大厅开展值班巡查,及时处理疑难问题,监督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人社月月大讲堂”活动,选派精通政策、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组建“政策咨询员”队伍,定期到大厅、企业、园区、工地宣讲人力社保政策法规,提升企业、群众政策知晓率。
上游新闻记者 文翰 通讯员 杨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