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夜晚温柔的等待
刘云霞
3月18日,农历2月16,是父亲的八十岁生日。这一天,我陪他吃了晚饭,向他讲了前一个晚上经历的故事。
我先讲的是3月17日晚饭后两次排队做核酸的故事。第一次是七点半开始在小区外面平常很多人跳舞的小广场上。人们原本是在闲散地溜达,见几个身着红马褂的志愿者正在摆桌子搭凉棚调设备,立即簇拥过去,自发站成两列。直直的队列从广场中间迅速甩到了边上,又各自向两边歪,就成了个像模像样的“儿”字。穿着红褂子的志愿者大哥拿着喇叭一边来来回回走动一边吼:“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渝康码的站左边,身份证的站右边。”我为排位靠前沾沾自喜,刷着手机耐心等待,不知不觉到九点钟了。不停地有人跑上前去询问何时开始。布置场地的工作人员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很淡定地说要等上面的通知。继续排队等候?还是去另外的地方呢?要知道,今晚无论如何要把核酸做了,明早就能出结果了。明天是我爸八十正寿,我得安心陪他吃饭去。这不,核酸检测阴性才让人安心哪。正徘徊不定,在小区单元业主微信群里的物管小王说:“大家都回去休息,今晚不测,全员核酸明早开始。”我问:“确定吗?”回复说确定。把消息告诉了排在我前后边的人,然后往附近的妇幼保健院走去。
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点在大门口,一边是十人一组的混检,不交钱,队伍长长的,排成蜿蜒的蛇形。人们严格按照一米间隔,单列逆时针沿着医院围墙绕了半圈,差不多有两百米长。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的人,响应号召,抱着共筑防疫堤坝的决心,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神色都很坦然。一边是一个人一次的单测,前方尽头有两处地方在采样。平常人不多,只开放一个窗口,当晚在窗口外增加了一张简易的采样桌。两名身着防护服的医护在各自的阵地忙碌着。单测成本高,检测要交费,队伍却不如混检那边漫长。我在妇幼保健院的公众号里挂号交了费,站在了单测队伍一边。怕一会儿手机没电亮渝康码不成,我关机等待。我对自己说,心有挂念,为陪父亲吃一顿有意义的晚饭,熬夜排队也值得。
我注意着我的队伍。大致数了下,前面至少有两百人以上,身后人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来。队伍先是一个纵列,过了一个围栏阻隔的通道后自然分成了两列。仅看造型就好像一个不规则的小写字母“m”,想象着围栏被拆除队伍被拉直就是长尾巴的大写字母“Y”。着了黑色T恤的男子在“m”的前端与我隔着围栏肩并肩。他说:“你也是那边坝子里过来的?”我说是。他耸耸肩膀说:“那个志愿者也是,好玩得很,不测就不测,说是等通知。也难怪他,他可能真不知道。”浅蓝色口罩遮住的嘴巴里蹦出的言语是心思单纯的人才有的那种幽默欢快。穿粉色蕾丝的窈窕姑娘,拿着手机埋头刷着视频,不时举屏与前面的友伴说笑着分享,眉眼里是她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好奇。与父亲一起排队的小男孩拖着滑板快活地动来动去,刚下夜班的母亲气喘吁吁赶来帮排队的女儿缴费,还有一位微微驼背的阿姨提着小凳子率领着一家子老小在队伍中间发号施令……看着这么些形形色色的人,聆听着他们的对话,难挨的等候竟然成了有趣的体验。多久没与这么多陌生人近距离地拉拉扯扯了?该是在绿皮火车时代的候车厅吧?在拥挤的空间里,慢吞吞地打望,还可以聊天看报。那个时代, 是往事,又似乎就在身边。不同的是,每个人都戴着海洋般蓝色的口罩,手里的报纸被换成了手机,阅读的信息更广阔也更立体了。令人感慨的,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是一颗平常心。乐观的,本身就是有活力的,是接受现实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三年来,新冠疫情波及江津不是第一次,我们有能力应对,我们有理由乐观。
拐过m队形的第二个门框,我发现了以前的一位老同事静静地排在尾端。他戴着口罩,还是平直的发型和蓝白条纹的T恤,眼神里有气质成熟的知识分子的坚毅。转身,与他眼神相对。我们都举起手向对方轻轻挥了挥。此时我的前面还有四五个人了。快了,快轮到我采样了。我打开手机,看时间,十点一刻。
领了一个粉色液体的小罐子,坐在了室外的那张简易的采样桌前。我摘下口罩,棉签进入我鼻孔的瞬间,我闭了眼紧张地把头往后一缩,没有感觉到酸胀,采样完毕。
回到家,洗漱完毕,深夜十一点了。捧书夜读,临睡,习惯拿起手机刷屏,在学校工作QQ群里突然闪出一条文字信息:
“我们已收到通知了,明天开始,全校暂停线下教学,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具体通知庚即下发,请各班主任及时转发到家长群,告知到每一位家长。不得有误。” 是焦校长发的。此时已是18日凌晨刚刚过去八分钟。
“收到。”
“收到。”
“要等学校的通知出来后再发班级群吧?”
老师们回复着信息。
“都还没睡呀?”焦校在问。
“我们在等你。”俏皮的小杨老师在文字后配了一个捂脸笑的表情。
“焦校还在学校里加班。”住在学校对面的修梅老师随即发来一张照片。点开,放大,红色圈出的亮点正是焦校办公室临街的窗口。
耐心,默默地待命。
一点零八分,焦校发出了通知。
尚融小学:关于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
全校师生及家长朋友们:
接区教委通知,我校从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起,停止“线下教学”,开启线上教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于后。
一、从2022年3月18日起,全校学生不再到校上课,在家利用信息化平台、空中课堂、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具体听从班级教师安排)进行学习。各班不得安排集中补课或由学生家长自发组织学生到校或学生家里集中学习。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任何孩子不得在线上教学期间到学校参加任何活动。
二、学校已经制定了《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针对每个年级排出了课程表,明天发给老师们,请大家按照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安排按时参加线上学习。全体老师从3月18日起进入线上教学状态,班主任是各班线上教学的牵头人和负责人。
三、请全体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学生在家完成每日学习任务、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和家务劳动任务,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给予学生心理关爱。
四、家长或监护人在线上教学期间要对孩子的疫情防控和安全切实负责,保障家人平安健康。高度重视孩子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线上教学期间,不离津离渝,不得到中高风险区,不扎推聚集,做好家庭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控措施。
五、线下教学恢复时间视疫情情况而定,请大家关注通知。
特此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尚融小学校
2022年3月18日凌晨1:00
字斟句酌,通知内容涉及所有的老师与家长。临变不慌,有条不紊,指令就是态度,效率就是担当。老师们心里有数,家长们心里踏实。
“@尚融小学焦泽祥 收到,您辛苦了!”
“焦校:您辛苦了!已收到。”
“已按规定转发。”
……
是老师们一长串令人简洁诚挚的回复。没有如此的经历,不知道自己所供职的单位有这么强的凝聚力。平常各自忙碌,交流含含糊糊。疫情来了,校长冲锋靠前。所有的老师,不用多余的言语,真诚默契的行动,实在的谦卑与协作,每个人都是能量,都是三月的和风,都是涨潮的春水,温和而有力。
感动着,集体的温暖溢满我的胸口,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窗外风起,敲打着房间的窗棂。我被惊醒了。看手机,凌晨四点四十二。妈呀!这一看不要紧,竟然有两个未接陌生来电,是同一个号码连拨了两次。一次是凌晨三点零一分,一次是凌晨三点零二分。会是谁?这个时辰?怎么会无缘无故接连打我两次电话?难道……赶紧回拨,接电话的是个温柔的女声:“你是刘云霞吗?我是妇幼保健院。昨晚采集的标本不够,结果测不出来。麻烦你抽时间再来采集一次。”
“好的。我马上就来。”虚惊一场。一定是我紧张的退缩添了麻烦,好歹是重测。挂了电话,躺在床上,我真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此刻,我觉得自己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立即起床,赶到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点,以感激的心灵去领受陌生护士单纯负责的关爱。真的,在因病毒的扩散而向外扩散的生活圈里,去感受,去信任,去爱与被爱。
四点四十分,赶到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窗口。那里灯火通明,窗口前有十来个人排成一小队在等候,人们还在陆陆续续接二连三地来。“头部稍稍仰起,保持不动。”正是电话里那温软的声音,轻轻吩咐过后,她戴着塑胶手套的手把棉签小心地缓缓地插入被测人的鼻腔……轮到我了。“你是刘云霞?不用再交费,我为你再做一次。”确实是电话里那温软的声音。白色防护服罩住了她娇美的身躯,浅蓝色的口罩也捂住了她甜美的容颜,但是我看到了她的眼睛,睫毛间眨动的是明亮的星星。
这一次,我没有紧张,采样很顺利。回到家,看时间,五点二十分。窗外,如水的皓月正从西方的地平线落下,折射出一只长着翅膀的着白衣护士,接着又是一只,又是一只……她们温声细语,言语晏晏,整夜整夜地翱翔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想,天使就是这般模样吧?
临近中午,打开渝康码首页,看到了凌晨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今天是3月18日,农历2月16,是父亲的八十岁生日。昨天答应了,父亲不会失望。我会如约陪他吃晚饭。我想好了,我会和父亲,向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谈起这个夜晚所有温柔的等待,让他也觉得这个世界值得去感受,去信任,去爱与被爱。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诗词学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理事,江津区四牌坊尚融小学教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