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上留言,表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外来人口的涌入,宁波话用得越来越少,除了年纪大的人日常用语还是宁波话,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日常用本地话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年轻人说宁波方言的讨论。
调查:
宁波本地孩子大多能听懂宁波话
但能讲的仅占16.62%
记者针对宁波市中小学生对宁波方言的使用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主要由家长填写,设计了10个问题,就能否听懂、是否会说、学校是否开设相关课程,以及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学习继承方言等话题展开调查。本次有1043位家长参与填写问卷,其中七成是宁波本地人,三成是新宁波人。
在728位宁波本地人中,有50.69%的孩子听得懂方言,44.92%的孩子能听懂一点,其余的完全不懂。从数据可见,本地孩子出生在宁波,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听懂宁波话。
听懂不代表会说,在这些孩子中,能讲方言且非常熟练的仅占16.62%,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示孩子能听懂方言但不会说。
在普通话普及推广的当下,75.65%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学习继承方言,而且有66.25%认为学校还是很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的。
案例:
为什么会说宁波话的孩子少了?
他们这样说
关于“你觉得现在孩子很少说宁波方言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所有参与问卷的家庭而言,有62.51%的孩子从小就说普通话,用不到方言,还有22.82%选择没有说方言的氛围。
“我家女儿听听是都能听得懂,简单的也能说几句,而且多是在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赵女士一家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但是说得也比较少,“去菜市场时说得多一些“。
家住鄞州的刘女士是宁波本地人,丈夫是外省人,她说:“平时家里就老公、儿子和我三人,所以家里几乎不说宁波话,只有老人在时才会说说。都快忘记怎么说了,我儿子更是一句宁波话都不会说。”
孙先生一家都是绍兴人,他觉得,现在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不说宁波话很正常。
此外,记者发现,在315位新宁波人中,也有不少家长表示能听懂一点,甚至有25个孩子能听懂方言且完全无障碍。
对此,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执行校长胡敏说,有个成语叫“潜移默化”,是说人会受环境的持久影响会发生改变。学习方言其实也是一样的,语言是和生活相结合的,在一定环境内,孩子自然会无师自通。在全民普通话的环境中,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讲普通话,另外新宁波人越来越多,也是当前会说宁波话的孩子变少的原因。
宁波有学校(幼儿园)开设方言课程
教孩子说宁波话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宁波在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同时,重视宁波方言的保护。宁波市教育局鼓励和支持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宁波话、地方戏剧校本课程、拓展课等,培养年轻一代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营造良好的宁波话使用和学习环境。
据了解,全市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宁波方言相关课程。同时,将甬剧、走书、四明弹词等宁波特色的曲艺的传承与保护与方言保护结合起来,加大开发与推广力度。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幼儿园开设了宁波话课程或相关活动,一些幼儿园还专门收集了宁波话童谣,让孩子从小学习和感受宁波独特的语言文化。
比如,鄞州区东南小学注重宁波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宁波话起底,通过校园广播站、社团活动教孩子了解宁波文化。学校推出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站“宁波老话猜猜猜”节目,讲一个宁波老底子故事,每期故事过后再有奖竞猜5个宁波话词汇,从日常用品到常用句式,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啦胳肢窝”“脚娘度”,学生听的时候绞尽脑计,公布答案时又笑得前脚后仰。开设“宁波小调”社团,地道的宁波腔调的社团表演也为观看演出的爷爷奶奶们啧啧称赞。
江北区朱佳苑幼儿园开展宁波方言特色教学活动,有宁波老话童谣、经典儿歌改编的宁波话、宁波说唱游戏等。象山县爵溪街道中心幼儿园还邀请当地的老人进园讲述爵溪本地的故事,教唱爵溪儿歌和民谣。
慈溪市慈吉幼儿园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举办方言节,不仅展示慈溪本地方言,还让其他来自省外的孩子也能在方言节上展示自己的乡音。该园园长陈芳说,希望通过组织方言节,引起对方言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视,希望孩子们萌发故乡之情。
专家点评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周志锋教授,是一位宁波方言资深研究者。曾出版《周志锋解说宁波话》《阿拉宁波话》《宁波方言词典》《北仑方言》等诸多著作。
在他看来,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故乡”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家乡菜,一个是家乡话,这是一种情感的认同感。
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是“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但语言的统一性与语言生活的多元性并不矛盾。会说方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因为方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联络乡情的纽带,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但不可否认的是,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方言确实在不断地缩小使用范围。
近年来,方言研究学者一直呼吁进行地方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比如,如方言语音建档和方言数据库建设就是保存方言的有效途径,这方面工作需要大大加强。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全社会都有责任。(记者马亭亭林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