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司法救助智审平台自2020年7月1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已经20个月,运行情况咋样了?遇上哪些困难,哪些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3月4日,市高法院发布消息称,截至今年2月28日,重庆法院已成功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62件。
父亲被害离世三姐妹生活遇上困境
司法救助解他们燃眉之急
欧阳(化名)三姐妹均系重庆市开州区某学校学生,其父阳某被害以后,他们与其母亲陈某共同生活。好不容易盼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生效后,却一直没有拿到赔偿。
为此,欧阳三姐妹向市二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附带民事赔偿。因被告人赔偿能力不足未能执行到位,她们的母亲陈某常年在外务零工,无稳定收入来源,一家生活陷入极度困难。
经市二中法院法官依职权告知,欧阳三姐妹向该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请。
经法院经审查认为,欧阳三姐妹的情况属于应当予以司法救助的情形,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决定给予欧阳三姐妹司法救助金119448元人民币。
3月4日,市高法院介绍,鉴于欧阳三姐妹的母亲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有效承担监管责任的特殊情况,为确保司法救助金能够切实用于三姐妹的生活和学业,市二中法院决定将该司法救助金托管于开州区教育基金会,以及孩子们的学校。
全市法院司法救助案件全部网上办理
全程自动留痕
据悉,为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救助工作公平性、合理性、及时性的呼声。市高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技术,依托“重庆审判管理系统”,研发司法救助智审平台。
目前,通过司法救助智审平台,全市法院司法救助案件全部网上办理,全程自动留痕,方便人民群众申请司法救助,也方便人民法院办理司法救助,规范司法救助程序,统一司法救助标准。
市高法院透露,从司法救助智审平台研发使用情况看,各地法院对同类型司法救助案件的救助结果大致相当且呈规律分布,同案不同救的现象基本杜绝;实现司法救助从“粗放”向“精准”的升级换代。
同时,司法救助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为60.3天,较司法救助智审平台研发使用前缩短26.6天。而司法救助的参考金额由系统根据提取的信息和数据自动生成,无需人工进行任何计算,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和基于人的因素对司法救助结果的影响。
据市高法院统计,该平台自2020年7月1日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2月28日,重庆法院已成功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62件,决定救助273件,拨付司法救助金1141.76万元。
新闻多一点>>
当你遇上了这些情况,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什么是国家司法救助?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救助措施。
哪些人可以成为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第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因生活面临急迫困难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造成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其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六)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陷入生活困难的;
(七)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受害人陷入生活困难的;
(八)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
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以参照本意见予以救助。
当事人是否可以申请多次救助?
国家司法救助坚持一次性救助原则。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进行一次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国家司法救助的计算标准?
考虑申请人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损失,在涉案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作为救助要素,并设定相应比例及救助限额,综合计算出司法救助金。如在伤残案件中主要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伤残救助费等救助要素,结合申请人是否有过错、获得赔偿的情况、家庭困难情况等,运用公式计算救助金额。
申请人获得救助后,人民法院从被执行人处执行到赔偿款,应该怎么办?
申请人获得救助后,人民法院从被执行人处执行到赔偿款或者其他应当给付的执行款的,应当将已发放的救助金从执行款中扣除。
申请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救助金的有什么后果?
申请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救助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涉诉信访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后,违背息诉息访承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救助金予以追回。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