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夜雨丨龚明举:意怀忠信名忠县

2022-02-27 12:48:43   上游新闻

意怀忠信名忠县

龚明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抗金名将,武穆岳飞这首《满江红》千古传唱。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其尽忠报国之志,与忠县“忠”文化如出一辙,相映生辉。

忠县位于长江上游,居重庆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置临江县,辖今忠县、丰都、垫江三县地和万州、石柱、梁平部分地域。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赐名忠州。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忠县至今。忠县有二千一百余年置县史,期间县名及所隶州郡名略有更易,但临江、忠州之名沿用最久,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其地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忠义之士辈出。

忠烈爱国蔓子。

巴蔓子,别称蔓子,巴国将军,今重庆忠县人。战国中后期,巴国贵族阶层变得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国力迅速衰落,甚至发生内乱巴王亦无力平息。镇守巴国东镜的将军巴蔓子只好求助于楚王出兵平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楚国助其平乱后,派使者向巴蔓子讨要城池。蔓子将军想到自己擅割巴国城池给他国,是为不忠;借兵平乱承诺割城不予,是为无信。两难之际,“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王亦以上卿礼葬其身。巴蔓子以生命为代价,换得忠信两全(《华阳国志·巴志》)。

清代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进士龙为霖有诗赞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赞颂巴蔓子重义气,讲诚信,护国爱民,舍生取义的巴人品格。

巴蔓子墓原有多处,现存一处,位于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俗称“将军坟”。传言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山有巴蔓子墓,但未见遗存。

忠勇不屈严颜。

严颜,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东汉末益州牧刘璋部将,巴郡太守,今又称乌杨将军。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等人迎请刘备率军入蜀,助其北击张鲁,抗拒曹操。镇守江州(今重庆渝中)的严颜听说刘备到了巴郡后,捶着胸口叹息说:“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对刘璋这一引狼入室、关门养虎的行径感到十分痛心。(《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不久刘备和刘璋决裂,双方兵戎相见,严颜被后续率军溯江入蜀的张飞设计打败并俘虏。张飞要他投降,严颜说:巴国自古以来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叫人把严颜拉出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地说:要杀就杀,何必发怒邪?让张飞深受感动,于是义释严颜,引为上宾(《三国志·蜀书六》)。严颜后事未见史籍,《三国演义》中有其文学形象。

北宋诗人苏辙有诗赞曰:“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自古帝王将相、文臣武将、布衣白丁,临危不惧、引颈赴死之人能有几何?晚清名臣、淮军统帅、北洋大臣李鸿章,1901年9月代表清庭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久病亡。他在《临终诗》中写道:“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李中堂历经大战大事无数,临死亦存畏惧之心。

严颜死后葬于何处,史无记载。巴蜀之地传有三处严颜墓,一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或仪陇),三墓孰真孰伪,无由考定。今忠县乌杨镇,有村名将军村,村中有将军溪,2001年曾出土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乌杨汉阙”,传为严颜墓阙,但考无确证。

忠义千秋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年少时孔武有力,游手好闲,常纠集纨绔子弟聚啸江湖,为非作歹。他在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时,惯用缯锦系舟,离去时直接割弃,以示豪奢,人称“锦帆贼”。

甘宁二十多岁后,熟读诸子,立志报国。曾任蜀郡丞,不久辞归。后历仕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还困陷于黄祖处不得离去。在黄祖帐下都督苏飞帮助下,设计逃离,率部投奔孙权得以重用,开始建功立业。甘宁曾随孙权破黄祖,战赤壁,拒关羽,擒朱光,攻合肥,史书称其为“江表之虎臣”。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赞曰:“甘宁关羽至今传,名将为神自古然。”甘宁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深得士卒拥戴。事黄祖时,临危带兵断后,亲手射杀孙权帐下悍将凌操。凌操之子凌统同为“江表之虎臣”,曾多次挑衅,欲报杀父之仇。甘宁以德服人,以国事为重,最终两人冰释前嫌,并肩作战,足见其胸襟。孙权与黄祖有杀父之仇,其父孙坚攻打刘表时被黄祖军士射杀。孙权破黄祖后,备好两个匣子,用来装黄祖、苏飞的人头。甘宁为报苏飞当年助其逃离黄祖之恩,请求用自己的人头担保苏飞不逃跑,足见其忠义(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十》)。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甘宁病逝,现存墓两处,一处位于重庆万州区甘宁镇青龙河新桥旁,一处位于湖北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

忠贞护国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战功卓著的女将军。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嫁石砫(柱)宣抚使马千乘,夫死袭职。一生戎马四十余年,足迹遍及云贵高原、长城内外、四川盆地、大江南北,先后参与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出山海关援辽抗击清军,勤王护卫北京;平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收复重庆;抗拒农民军入川,保石柱一方安宁。秦良玉官至明朝石砫宣抚使、诰命夫人,南明王朝加封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明史·秦良玉传》、马应良《忠贞侯秦良玉传奇》)。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赋诗赞曰:“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秦良玉丈夫马千乘因太监邱乘云谋夺银矿,构陷冤狱,病死狱中。其兄秦邦屏、秦邦翰,弟秦民屏,子马祥麟、媳张凤仪皆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国家危难之际,秦良玉不计个人恩怨,浴血疆场,忠贞报国。

清顺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寿终,享年七十五岁。传其死后发四十八道丧,分葬四十八处。今石柱县城东七公里回龙山有集儒释道于一体的三教寺,寺右后侧山上有秦良玉东西两墓及家人墓。城东二十公里有万寿寨,是其屯兵据守之处。

忠县之名,意怀忠信。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雄才伟略、虚怀纳谏,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玄武门之变,他弑兄杀弟黜父,又父子相残,十四个儿子仅两人得以善终。传说他即位后,常心神不宁,噩梦连连,因感念临江县巴蔓子、严颜之忠义,“以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为名”,赐名忠州。意在教化忠信,训导臣民,寄望江山永固(《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八》)。

公元1278年,南宋诗人、丞相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因囚禁船上,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留有《过零丁洋》一诗。其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发出国破家亡、民如草芥,慷慨赴义、青史留名的绝叹。

时穷节乃见,危急见真情。翻阅二十四史,诸如岳飞、文天祥精忠报国,传颂千古者不乏其人;诸如秦桧、吴三桂卖国求荣,遗臭万年者亦大行其道。古今中外,族与族,国与国,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无法调和,实力出现悬殊,就容易付诸武力。一朝兵戎相见,所有的道义、说辞和条约,都会变成白纸。胜利才是最后的判决书。

撰曰: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吏之良者,为国为民。弘文振武,民族复兴。中华文脉,世代传承。

(作者简介:龚明举,重庆散文学会会员、文史爱好者。)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