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心中的月光

2022-02-23 20:56:07   上游新闻官方百家号

月光皎洁。吹面不寒。一个良夜。

儿子要下楼学习骑自行车,妻子把儿童自行车的安全轮去掉,只留下两个轮子。看似非常小的改变,却带来出行根本性的改革——速度更快,风驰电掣,像风一样。

作为男孩子,大胆体验自由飞驰的感觉,当然是好事一桩。然而,用孩子的话说,“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孩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学会骑车。他需要训练,学会掌握平衡,学会打破心理屏障,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第一天,儿子央求我,在他出发前扶着他的身体,与他同步位移。在骑行过程中,我全程不能撒手,躬身弯腰。来来回回练了几次,老胳膊老腿,似乎要散了架。来不起了。

一个晚上下来,孩子的进步并不明显,一出发就开始转弯,左摇右摆,抖得厉害。我对他能否学会,什么时候学会完全没有底,一时也看不到希望。

根据以往的骑车经验,一开始要有加速度,冲出去之后,就是靠惯性。手掌握方向,眼直视眼前,两脚用力蹬即可。初速度越慢,方向越难控制,骑车人更容易东倒西歪。然而这些经验在孩子,并不灵验。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楼下。进步是缓慢的,学习是痛苦的,旁观是幸福的。儿子在小伙伴的围观中,一次次出发,又一次次歪倒。我们对于能学会,似乎都没有抱任何指望。就在我以为,孩子需要一周左右才会骑车的时候,邻居出马了。

与我抱着儿子的腰不同,他只把双手扶在儿子的腰上,让儿子把车子扶正,然后轻轻往前一推,车子和人借势冲了出去,稳稳当当地向前,骑了很长很长一段。

一瞬间,我发现了骑车的秘诀,无非三点——眼光向前,看得越远,行得越稳,如果老是盯着脚下,反而容易东倒西歪;要有速度,速度越慢越容易歪倒,目视前方,加速前进,才能保持平衡;敢于撒手,不要怕孩子摔倒,孩子才能学会一项新本领。

在我看来,学车是天大的难事,是因为我内心里,更担心孩子会摔倒,可能会受伤,甚至可能撞到人。而在邻居看来,小孩手脚麻利,反应迅速,越小越容易学会,近乎本能。大人顾虑重重,笨手笨脚,反而更难学会。

我之前犯的错误,就是扶得太紧,一直扶着他,让他有了依赖,同时我的跟随速度很慢,影响他的车速。车速提不起来,方向不好把控,自然骑不了多远。

一次放手,让孩子拥有了一项全新的技能——骑车。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件大事,就在这个月朗风清的冬夜,悄然发生。

那一晚,他骑着车,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在小区道路上来回穿梭,享受自由飞驰的感觉。偶尔也会把车停下来,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游戏。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孩子们要回家了,依依不舍。问及孩子骑车的感受,他脱口而出——“爽”。一回到家,他就觉得脚痒痒的,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次骑行了。

我学骑车,比儿子晚很多。那时,我已经上了初中,要住校,需要带被子、衣服、咸菜等住宿物品。

几公里的路,显然不合适背着这些东西。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学习骑车。而之前,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步行。

那个时候,父亲是一辆加重自行车,俗称二八式。此车的特点是结实,有一道横杠,可以载人。但上车时,需要从后座上方,飞腿过去。

这款车,通常比孩子的个头还高。小孩子要学骑它,需要单腿从横杠下掏过去,半倾斜着骑行,一摇一晃,如同表演杂耍。那时候,学会骑车,确实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后来,母亲有了一辆女士自行车,俗称二六式。因为去掉了横杠,可以从前面上车,学车的难度系数直线下降。

那时候,父母没有时间送孩子上学,更没有时间教孩子骑车,完全靠小伙伴们相互启发,暗自模仿。

报到的日子到了,我骑着自行车摇摇摆摆的上路了,后座上还带着大包小包。对于不会骑车的人而言,更不好掌控方向。

驶过一个大下坡的时候,速度越来越快,如同闪电,快到我来不及多想,兴奋地享受着风驰电掣,居然忘记了刹车。“咚”的一声巨响,车子直挺挺地撞到墙上。

第一时间,我不是心疼自己,而是心疼车。再回过头四处一看,还好无人看见,避免了糗事传播。那一次,人吓了一跳,还好反应快,跳到一边,人没有事,只是把车把撞歪了。

我把车子扶起,骑着前车轮,双手用力把车把扮正,然后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前行。那时候,车子的质量真是好啊!像人一样,皮实!

经过这一摔,我骑得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加自信从容。因为不再害怕摔跤,骑车就不那么难了。遇到大的下坡,下来推行就是了。

就这样,一路勉强应付到了学校。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那是开学前的一个夜晚。自行车的出现,以及我突然学会了骑车本身,都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在他们的鼓动下,我骑着自行车,在大操场一圈一圈地转。三分炫耀,七分巩固。

那一晚,月亮如同簸箕一般,照得人间雪亮。操场上的皂角树,投下了清晰而完整的倒影,仿佛是一个称职的观众。

生命就是如此巧合,我和孩子学会骑车,都是在月亮升起的夜晚,都是在众人的围观之中。

月光倾城,见证了我和孩子人生的一次大事。

在山城,是少有人骑车的。因为爬坡上坎,说不定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

同事说,她在清华学习的时候,正逢秋天,银杏身披金甲,一辆辆单车缓缓驶来,车上的人谈笑风生,一度让她十分羡慕。然而,她却不会,错失了骑车畅游校园的机会。

她把这事说给北方人听,很多人不信,在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居然还有人不会骑自行车?

现在的孩子,多数不存在不会骑车的苦恼了。因为,有适合各种年龄的自行车。只要你愿意学,都能学会。而且也只有小时候,才骑骑自行车。大了之后,基本就和自行车说拜拜了。

如今,在朋友圈,也不时刷到自行车。骑车的人,一脸骄傲。他们,有和孩子骑行到西藏的大学教授,有骑着车四处寻找诗句的作家,有骑着车去冬泳的运动健将。骑自行车,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

能陪孩子一起学习骑车,是我少有的陪伴他的时光。很欣慰,在孩子还需要我的时候,我在身边。这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记忆。注定,以后这样的时光,会越来越少。

而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一次家里炖肉,父母专程送到学校,犒劳瘦若麻杆的我。因为山路颠簸,不适合骑车,他和母亲连夜步行。

那是父亲唯一一次到我的学校。那一晚的月光,始终在心头照亮。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