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让建筑更具个性!院士、大咖山城论“建”

2021-12-25 22:03:22   上游新闻官方百家号

修房子只是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吗?如今,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设计和修建过程变得更“聪明”。设计师能在电脑里提前看到建筑建成后的样子,可具体到主体结构搭建、机电安装、管网走向等全部环节,以避免设计、施工中出现误差。

12月25日,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建设单位、设计院、施工企业、高校、软件企业的院士和业内专家共聚一堂,共同论“建”。

▲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现场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什么呢?

BIM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结构“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比如,我们熟知的“朝天扬帆”来福士项目,就是因为用了BlM技术,让修建难度极高的“横向摩天楼”,最终成为了现实。

“BIM技术作为本世纪以来对土木建筑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在技术创新、普及应用、吸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说,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可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各参与方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这正是推进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

实际上,早在2018年3月,重庆市住建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应用BIM技术的通知》,2019年重庆又在全国率先将全面应用BIM技术作为一个专项要求提出,2020年也在文件中专门提到全面推广BIM技术。

在政府的推动下,重庆市近年有不少建筑都使用了BIM技术。除了重庆来福士项目,还有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天街项目,以及重大设计创意产业园等,让建筑更具个性。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树生介绍,重大设计创意产业园是一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在建筑的更新过程中,大量用到了BIM技术。

他特别谈到,七号楼跨度大、空间高,这里曾经停放过吊车。对面这样一个“大而空”的建筑,如何理利用空间、内部怎么设计、管线如何走、怎样设计节约资金,BIM技术帮了大忙。“如今,这里的办公环境非常舒适,而且改造造价也不高,经济适用。”

重庆市住建委主任常斌表示,BIM技术应用正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将完善技术制度体系,试点开展BIM施工图审查和施工数字化交付,探索“BIM+智能建造”等创新应用。

▲重庆市住建委主任常斌

新闻多一点>>

院士寄语青年:创新需要“我想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

“大家都知道520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有个533,533就是‘我想想’。”在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中用533定了他对创新的理解。

邓文中说,有研究表明,工程知识的半衰期是2.5年到7.5年。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工程知识有一半会变成无用,被创新淘汰。

以计算机语言为例,邓文中用自己的经验做了分享。

他1961年学习软件,首先学习的一种软件,由于太麻烦了,所以没有用过。1962年他用的是另外一种软件写硕士论文,然后又用了新的软件写博士论文……30年内有13种计算机语言进行了更新。

邓文中表示,工程知识更新速度快,也意味着“2.5年到7.5年之间,通过创新能够在近一半的工程技术领域超越其他人。”

具体怎么创新?邓文中用533进行了总结。

具体来说,5是指“5个I”,发明、改良、组合、增值、奖励;3是指“3个W”即:创新的三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不?假如又如何?另外一个3是指“3个C”,即创新的三个先决条件,能力、勇气和机会。

“533就是‘我想想’,创新就是那么简单,请大家多动脑筋想想。”邓文中说,假如我们不去改进、不去创新,国家就不能进步。

他希望年轻人多想想、多用脑筋,发掘出新的东西。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标签: 山城 更具 院士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