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道幻影从天空“嗖”地掠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向地面危及行人安全时——它的飞行轨迹,还是被定格在“瞭望者”的“眼睛”里。有了这双“眼睛”,以往难以查证的高空抛物者将无处遁形。
谁是“瞭望者”?它便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科信民警余行江带队研发完成的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从去年试点布防,到今年系统升级2.0版,截至目前,防范区域内高空抛物发生数量下降超70%,教育劝导习惯性抛物人78人次。
从“天降叉棍案”到“48小时缉凶”
13年前,当余行江还在读研学习信息工程专业时,如今“瞭望者”视线范围内的渝洲新城,发生了一起“天降叉棍案”。
当年,渝洲新城2号楼区域,一根铁头木身的叉棍从天而降,插进了路边22岁市民袁某头顶,致其颅骨缺损十级伤残、左侧肢体七级伤残、终身残疾。随后的800余天时间,伤者一家开启漫漫维权索赔路,警方也投入大量警力,进行艰难的查证侦办工作。
然而,由于无法锁定叉棍飞行轨迹这一关键证据,无法认定谁是真正唯一的肇事者,法院二审宣判:2号楼47家户主共同赔偿伤者近26万元费用。
“天降叉棍案”,不仅当时被全国媒体关注报道3年之久,还成为《民法典》高空抛物篇的典型案例素材。去年《民法典》颁布,对高空抛物案中的公安职责进行了明确,希望精准排查出肇事者。
余行江,恰好负责分局视频监控管理工作。在她看来,平摊赔偿,是视频技术手段受限于时代的无奈,“如今,视频监控技术日新月异,抓拍技术日趋成熟,如能解决移动物体侦测抓拍问题,完全可以做出一套针对高空抛物的系统。”
在分局支持下,她去年3月组建一支5人攻坚团队,与一家移动数据算法科技公司合作,进行了半年的建模测试和算法调整,终于设计完成了首批成品——初代“瞭望者”,并将其上岗地定在当年名噪一时的渝洲新城。
“那天围观群众很多,大家依然对当年‘天降叉棍案’记忆犹新。被判赔偿的部分业主,依然心有不甘。”余行江记得安装“瞭望者”时,现场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对系统能力持怀疑态度,“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
几个月后,5号楼出现高空抛物,被“瞭望者”逮个正着:不仅其飞出窗台瞬间被拍下,系统还通过重力、距离等数据指标算法,还原出其飞行轨迹……
“在确凿证据面前,肇事者无话可说,独自完成了相应赔偿!”事情传开,渝洲新城沸腾了,余行江团队也兴奋不已:同一个地点,13年前,大量警力投入,从调查取证到汇总卷宗,前后持续两年半时间没能“真正破案”。如今,借科技力量“瞭望者”,从事发到取证,从锁定到赔偿,不到48小时!
从“抓拍取证溯源”到“自动实时预警”
据介绍,相比传统摄像机,“瞭望者”不仅更高清,前端还内置AI智能抛物检测算法,对楼体进行20次/秒的不间断检测,抓拍检测率达98%以上。
“初代‘瞭望者’实现了抓拍取证、事后追溯功能。但如果只用于取证,最多只算是亡羊补牢——因为高空抛物事件,还是发生了,并且造成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损失。”余行江并不满足,带领团队继续闯关攻坚,目标将“事后追溯取证”升级为“主动预防监测”,并智能联网于社区防控管理一线。
如今,目标兑现:“瞭望者”2.0系统巡视监管区域内,一旦发生高空抛物,系统不仅会自动生成一张标记抛物时间、抛物位置等信息的全景轨迹图和一段6至10秒的关联抛物视频,还会将其归档为一条抛物记录,一方面存储于视频云平台,一方面将该条信息推送至辖区派出所和相关物业负责人的移动终端。
“根据抛物记录,社区民警和物业人员将会立即上门核查、训诫,同时采集抛物人特征信息,录入系统后台。”余行江表示,有了大量数据支撑,“瞭望者”系统会自动整理并分析点位频次、高发时段、抛物类型等,同步对接“警务云”形成风险预警模型,对公安查证、回溯、预警和化解矛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以来,“瞭望者”已在九龙坡布设23套,对覆盖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全天候保护。上线以来,抓拍并预警抛物行为483次、其中具有安全隐患的重型物体24次、教育劝导习惯性抛物人46人。一年时间,当地高空抛物比例下降了50%。
余行江还拿出了一组分析报告:
1.烟头、瓶盖、牛奶盒,位列辖区高空抛物“物件排行榜三甲”;
2.10岁以下少年和45岁以上中年男子,是辖区“最爱高空抛物人群”;
3.每天晚上8时30分至10时30分,是辖区“高空抛物最高发时段”;
4.在民安华福公租房,抛扔烟头超过30次,小区具有火险隐患……
从“公安科技创新”到“智慧警务服务”
从一名网络通信技术人员,成长为开发多个民生警务科创项目的技术骨干,科信民警余行江用了整整12年时间。
如果说,入警初期还鲜少接触大数据、智能化概念;那么,随着近年信息技术升级、智能化管理服务被广泛运用,余行江带领分局科信团队主动出击,聚焦公安主业、进行科技创新,运用“智慧警务”服务百姓民生:
针对基层办案——引入高清数字化摄像头、联网基层民警警务手机,让办案人员也能实时调看监控,不再来回折腾,极大提供办案效率。
针对高空瞭望——研发出自动清洁功能,不仅确保“瞭望者”始终保持极佳“视力”,连烟头和瓶盖都“难逃法眼”,更节省大量人力警力和运维成本,提高80%的处置效率。
针对校园安全——依托全区视频工程建设成果,利用大数据、视频云、物联感知技术,创建出校园安全智能管控系统“护校贴心帮”,在特殊时段对特定群体实施特殊保护。有孩子离校失联,“护校贴心帮”只用10分钟便锁定其位置,“指引”民警迅速将其找到。
针对复工复产——火线研发出“九龙坡区复工复产企业人员信息申报平台”,经过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公安部门的信息比对,帮助政府和企业对返岗人员进行筛查,其14天行程轨迹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在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用智慧信息和科技创新做武器,是对警力最大的解放和补充。”余行江表示,“但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项目,都不会凭空出现,要让公安科技创新服务民生,就必须走到群众身边去。”余行江说。
据悉,重庆警方已将推广部署“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测系统、推动建立高空抛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纳入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用‘智慧警务’服务百姓民生,作为一线科信民警,群众所担心和关心的,就是我们需要研发的。”余行江如是说。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图片皆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