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星巴克“翻车”食安问题 使用过期食材也算“以人为本”吗?

2021-12-14 09:48:33   南方日报

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近日,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江苏无锡两家星巴克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并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虽然类似丑闻屡见不鲜,但发生在星巴克身上还是让人顿感惊讶。一方面,作为全球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其官网郑重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另一方面,星巴克在国内的5100多家门店均是公司直营,不对外开放加盟。“金标准+直营”,却在底线问题上“栽跟头”,实在不应该。

实际上,星巴克“翻车”并不奇怪。这并不是星巴克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天眼查显示,星巴克部分门店曾因食品问题被处罚。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也有多名消费者曾投诉称食用星巴克产品出现不适症状。

“金标准”缘何败给了“潜规则”?归根结底,是利益驱使。正如报道指出,涉事门店种种触碰底线的行为,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为星巴克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门店就处心积虑地美化数据,不惜践踏承诺。在利益驱使下,监管出现疏漏是大概率事件,原本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可能被架空。在门店主管、店员的“默契配合”下,星巴克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形同虚设,上级检查人员根本发现不了实际问题。“金标准”落实不到位,“潜规则”就会变得明目张胆。

缔造一个品牌可能需要数十年苦心经营,毁掉一个品牌则简单多了。一边标榜自己的“金标准”和直营模式,一边频繁践踏食品安全底线,这无异于自砸招牌。如何把制度和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是星巴克等知名餐饮品牌面临的共性课题。

标签: 星巴克 食安问题 涉事门店 底线问题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