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的脚步越来越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北京冬奥,“科技”首当其冲。前不久,北京冬奥组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冬奥会期间5G应用将在多个场景中提供技术支撑,力求在多领域、多维度将“科技奥运”的概念展示给国内外所有观众。
还记得5G应用投入商用的初期,不少人对5G的预测只停留在速度层面,仿佛“更快”是5G数字化的最大特点,如今,5G已经完成了向5G+的升级,此次冬奥会更是无处不现5G的身影,更全面、更智慧、更便捷成为了5G现阶段的关键词。
5G为多场景保驾护航
在冬奥会比赛期间5G信号将覆盖所有场馆以及连接场馆的道路,成为各项智能服务、应用场景稳定的大后方。
比如参赛场景就在5G赋能后更显智慧。当比赛开到“家门口”,不少体育迷们将动身前往场内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有了5G的助力,个人只需在手机上输入目的地,人流密度以及交通情况便会实时出现,最快速的出行路线也会马上呈现眼前。
除此之外,5G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也将医疗场景纳入了科技大军。
配备全景摄像头、AR眼镜、高清屏幕的5G救护车届时将会出现在冬奥赛场外,有了5G急救指挥信息平台,超高清的医疗数据可以即时同步至终端医疗机构,让车载会诊成为可能,真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5G+黑科技开创观赛新方式
多场景应用中,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观赛场景了。
“在火车上也能看奥运赛场的实时转播。”
曾经,京张铁路的信号覆盖是每位出行乘客最头疼的事情,每当列车行驶到隧道处,社交软件就会进入“失联”状态。随着5G信号在京张铁路实现全覆盖,一条条消息后的红色叹号已经成为历史,快速、稳定的5G网络把冬奥赛况无卡顿的搬在了列车上,“云观赛”已经没有了地点限制。
冬奥期间,不仅铁路有5G“提速”,观众的观赛方式和观赛体验也有了极大提升。
为了提升云转播技术,赛事官方在比赛期间将与OBS展开合作,把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子弹时间”效果搬到了云顶滑雪场,观众在观看比赛回放时,由计算机辅助的摄影技术模拟变速特效可以将运动员的精彩瞬间360度无死角展示出来。
除此之外,5G+VR的组合也将在冬奥赛场亮相。
目前,五棵松体育场已设置60个吊装相机和VR相机,为观众提供超乎以往多视角的观赛新体验。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观赛时让观众也有身临其境之感,传统的转播方式常常因机位、网速以及输出能力受限,只能为观众呈现特定角度、特定人员的动态画面,观赛体验大打折扣。但在5G的赋能下,全方位沉浸式观看比赛有了技术保障,极高的网络传输速度解决了转播时低画质、低速率等难题,配合VR技术将比赛现场超清、即时的传送到各个地点,真正实现了“人在家中坐,赛从云上观”的沉浸式体验。
如果说5G的出现让所有体验都加码升级,在“更快”背后隐藏的“高耗能”却成为观赛新方式的拦路虎,如何让黑科技“接地气”,共享业态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为5G补齐短板的街电成为此次冬奥共享业态中最不可或缺的“重量级嘉宾”。冬奥赛场上黑科技的每次“剧透”都让5G用户兴奋不已,但要想肆意享受,就不能不正视5G面临的续航难题。
经过实测得知,5G手机的功耗比4G高出20%,像iPhone 12 Pro这样的5G旗舰机,其开启5G后的续航时间居然比4G状态少了138分钟。
“可能还没看过瘾,手机就先没电了”不少网友在冬奥信息披露后,首先对自己的手机电量表示焦虑。电池难题一直以来都是横亘在用户与5G之间难以跨越的障碍。
其实,早在2017年5G的版图还未徐徐展开时,陈欧在多次调研考察后发现,现如今的手机电池技术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飞跃,高速发展的通讯技术和停滞不前的电池应用呈现反比趋势,如何补足科技发展的耗能短板,成为陈欧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
截至目前,我国5G终端用户已经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守护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街电的布局成为关键。陈欧的街电在推广之初就将“填补生活场景”摆在发展首位,如今,餐饮、商超、影院、交通、景区都能看到街电的身影,超过95%的场景覆盖,从细微之处消灭用户的电量焦虑。
2022年北京冬奥将会成为5G最大、最重要的展示平台,5G应用在此次冬奥大展拳脚,所及之处无不展现着科技的魅力,相信在5G催生下与之一同升级的共享业态,也将在此次冬奥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