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个潜伏期的时间里,重庆迅速控制住疫情。在11月20日举行的2021重庆英才大会“健康中国重庆行”院长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点赞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卓有成效”。
11月22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重庆创建了快速反应、数据分析、协查管控和人文关怀四个机制,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等要求。
“30+1+1”的快速反应机制
本轮疫情中,11月2日6时,市快反小组接到区县报告辖区一医院出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情况后,市快反小组立即作出反应,派出当日值守队伍于6时30分前出发赶赴现场集结。
黄明会介绍,针对疫情,重庆创建了“30+1+1”的快速反应机制。“30”就是30分钟快速响应,组建市级常态化疫情防控快反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现场处置、流调分析等3个小组,配备疾控专家和有关骨干,采用轮值方式,保持24小时值班备勤,30分钟内快速响应,确保一旦接到疫情报告,一步到位。
“1”是指1小时到达现场,在中心城区,市级快反小组在1小时内立即赶赴疫情现场,联合当地快反小组开展先期处置,为后续跟进赢得时间。在主城新区、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等车程大于1小时的区县,先派出区域内快反小组2小时内赶赴疫情发生地开展先期处置,市级快反小组以最快速度赶赴。
后一个“1”是指1小时指挥调度。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市级快反小组报告后,迅速指挥调度,激活应急响应机制。24小时内,派出市领导挂帅的督导组,赶赴涉疫区县开展督导。
“锁+锚+判”的数据分析机制
密接人群有哪些?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去了哪儿?流行病学调查就非常重要。在流调方面,以流调数据快速锁定密接人群,以大数据系统精准锚定风险人群,以5张表精准判定疫情发展形势。
在发生确诊病例后,重庆将迅速启动流调溯源专班,按照“1个病例、1个小组”快速开展流调,2小时到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完成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家庭成员关系等情况调查。通过流调数据,快速锁定密接人群,并同步开展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等工作,实现“应追尽追、应隔尽隔、应检尽检”。
根据确诊病例、流调信息,依托智能应用系统,从海量数据中精准筛选核心信息,实现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接人群活动轨迹的全链条追踪。本轮疫情累计搭建专题数据库26个、比对核查专题模型50个,通过清理比对、智能分析,形成可查可控的核查线索,精准锚定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
同时建立《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渝密接、次密接排查检测管控表》《外省涉渝病例在渝密接、次密接排查检测管控表》台账等,确保涉疫人员排查“不漏死角”。
“三个坚决”的协查管控机制
“渝康码”系统从11月8日6点起,优化升级以红、黄、绿“三色码”对在渝人员分类赋码管理,这正是协查管控机制中坚决防输入的体现之一。
在坚决防外溢方面,重庆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疫情发展动态,多部门加强配合,落实“非必要不离渝”要求,对已离渝的风险人群,第一时间推送风险人群到达省市,并加强与相关地区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对接,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闭环。此次疫情,已向相关省市推送疫情协查信息900余条,推送区县流调协作请求23条。
在坚决防扩散方面,各区县流调掌握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后,第一时间发出区域协查函,相关区县迅速流调、排查和管控到位;市级流调队伍全链条串联“所有时间点、空间点”,确保“无时间缝隙、无空间漏洞”。
“精准+温情”的人文关怀机制
此次疫情有2例儿童确诊病例,重庆凸显了“精准+温情”的人文关怀机制。核酸检测“重精准”,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人员协查管理情况,重庆科学确定防范区内开展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运动”。
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合理布点,并派出720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区县采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精准锁定21个区县、涉及231万人。三是全力保障“愿检尽检”。61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满负荷运行,重点为“愿检尽检”人群提供优质夜间服务。
本轮所有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市公卫中心,接受隔离治疗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格规范诊治,坚持“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每日会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强化专家支持,重庆派出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等全国知名的呼吸、重症、儿科、中医专家,对在院患者进行病情研判、技术指导。加强人文关怀,针对2例儿童确诊病例,将其安排与母亲同住一间病房,并准备爱心儿童餐、儿童玩具,有效缓解患儿紧张情绪。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