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金融活水是如何在璧山的乡村畅流的?

2021-11-05 15:25:45   上游新闻官方百家号

10月底,璧山区正兴镇沙塝村本草传统家庭农场主肖朝焱,再次到区供销社“旺农贷”服务中心提出贷款申请,准备再贷一笔款来用于扩大生产。

去年的11月,经区供销社“旺农贷”服务中心的搭桥,他从区农商行获得了92万元的贷款。“利用这笔贷款,我将所种植的中药材园、葡萄园、养鱼塘等综合利用起来,并利用闲置的农房,改造成民宿,搞起了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他说。

肖朝焱的家庭农场,以前也到金融机构贷过款。他说,以前贷款需要抵押物,程序也复杂,贷一笔款,花费的时间也多。现在好了,只要提出申请,在一周内贷款就能到手。

而更让肖朝焱满意的是,通过“旺农贷”牵线搭桥的贷款,利息也比以前低了三分之一多。

“三社融合”重在金融活水的注入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这股活水来助力。

金融这股活水如何才能顺畅地流入乡村,助力振兴?璧山区供销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魏虹认为,通过“三社融合”的改革,激活金融活水,畅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

供销社、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三社融合”改革,是深化供销社改革的重心。魏虹说,璧山区在区政府的统筹下,把激活金融活水,放在“三社融合”的重中之重,并努力探索,畅通活水下乡的通道。

据介绍,在乡村振兴中,一方面是农业产业的主体和农民急需资金,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为了贷款的安全,不敢大胆地向农业产业业主和农民放款,导致金融活水下乡通道不畅。在“三社融合”中,璧山区积极探索通过供销社这一服务载体,将区域内的金融机构集结起来,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业主的金融需求有效对接,畅通金融活水流进乡村的渠道。

据介绍,璧山的探索是:在区政府统筹下,由区供销社与区内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建行、农行、邮储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供销社的“旺农贷”向银行推荐需要贷款的农村客户,再由银行进行审核评估、授信及后续贷款。

在建立这一向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贷款的方式中,为降低金融机构向乡村产业贷款的风险,区政府还建立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区政府建立了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交给区供销社运营。金融机构在向业主贷款放款前,由风险补偿基金按放款的10%,划进放款的银行,开设专户。如果出现坏账,政府承担70%,银行承担30%的损失。

与此同时,璧山还对贷款业主和农民实行部分贷款贴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发展产业的贷款,经由区供销社、区农业农村委、镇街等审核后,贴息1.925%。贴息后,贷款的利息一般都由5.35%,降到了3.4%左右。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金融活水注入后,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璧山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

璧山区河边镇健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郭剑,谈起“三社融合”改革中激活的这股金融活水,就伸出了大拇指。

去年9月,合作社看准当前的市场,决定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可为买仔猪和饲料的资金发愁。此时,经人推荐,他向区供销社“旺农贷”提出申请,供销社将他的申请推荐给区村镇银行。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到专业合作社现场评估后,很快就发放了260万元的贷款。

拿到这笔贷款后,合作社马上抓住时机,组织了一批仔猪补栏,购买所需的饲料。

璧山黄岭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有血橙、沃柑、大棚蔬菜等。去年下半年,合作社准备扩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出了贷款申请,并迅速从三峡银行璧山支行获得了260万元的贷款。

“这笔资金解了我们的急难。”合作社负责人黄学弟说,“利用这笔资金,我们购买种苗扩大种植规模,新建起果子洗选中心。目前,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已扩大到蔬菜大棚100亩、沃柑400亩、小龙虾养殖200亩。

璧山区供销社“旺农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8月开始贷出第一笔款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为42家有需求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放了总共近3000万元的贷款,解了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种苗购买、扩大规模、产品收购等环节的资金难题。

活了资金规范了农村金融秩序

璧山区“三社融合”改革,不仅激活了金融活水,缓解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畅通金融资金下乡的渠道,还规范了农村金融秩序。

以前,由于金融机构扶持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农业业主有时为了解急,只好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渠道或方式,以高融资成本获得急需的资金。这种获取急需资金的方式,不仅增加产业发展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

“现在通过‘三社融合’改革建立的融资渠道,不仅让专业合作社等业主能够以从正规的金融机构,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急需的资金,也规范了农村金融秩序。”璧山区供销社负责人说,做到了金融机构、贷款方“双满意”。

“既然现在有需要就能够顺畅地获得低利息的贷款,我们也得讲信用。” 正兴镇沙塝村本草传统家庭农场主肖朝焱说,当贷款到期时,我按期还了款后,有需要时又提出新的贷款申请。

“有供销社、镇街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把关,我们贷出的款都用到了产业发展上,业主和农民也很讲信用。”璧山工银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贷出的25笔、共计1841万元的贷款,都实现了按期归还,没有一笔逾期还款,更没有呆账坏账。

上游新闻特约记者 罗成友

标签: 活水 乡村 金融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