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浙江全省法院持续开展“发挥执行职能,助企纾困保民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9月2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工作“助企纾困保民生”新闻发布会,通报行动情况。
在助民方面,浙江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例如由余姚农商行出资2000万元设立司法援助基金,每年将基金5%的增值捐赠给余姚法院慈善分会,用于司法救助。此外,全省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帮助民工索取劳动报酬工资。
在助企方面,疫情期间一些中小微企业有可能因暂时资金断链而陷入债务危机。对诚信度高、经营暂时困难、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浙江法院对其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性资料尽可能采取“活封”措施,让查封财产保持运营价值。专项集中行动期间,2061家中小微企业因灵活执行帮扶得以重生,1571家企业经信用修复,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
浙江法院也注意切实保护胜诉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综合运用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措施依法惩戒。据统计,截至8月底,全省法院办结涉中小微企业首执案件29651件,到位标的金额51.64亿元。
“执行工作做得好不好,助企纾困保障民生效果如何,关键还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省高院执行实施处处长林翔荣表示,浙江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目前,全省已推出41个执行“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子场景。其中,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实现拍卖用时减少40%,买受人平均办证用时由原来20天缩短至2天,最短用时1小时。
下一步,浙江法院将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落实“助企纾困保民生”各项举措,积极运用司法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见习记者 田雨阳 记者 翁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