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日天气
今天 小雨转多云 23℃~33℃
明天 多云转小雨 20℃~32℃
后天 小雨 19℃~23℃
处暑有雨路过
要从“热化了”的日子熬出来了
8月22日我省大部以多云间阴为主,陕南大部出现35℃以上的高温,陕南南部大部达38℃甚至40℃以上。截至22日16时,全省最高气温分布:陕北22℃~30.1℃,关中26.5℃~35.5℃,陕南30.8℃~42.6℃,最大值出现在白河(42.6℃),全省共23站日最高温在36℃以上,其中8站超40℃。西安城区22日最低气温29.5℃、最高气温34.2℃。
预计23日我省大部多云间阴,有分散性降水天气,24-25日全省以阴雨相间天气为主,过程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部分地方有大雨,局地暴雨,未来三天陕南中西部仍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8月23日:陕北阴天,关中、陕南多云,陕北部分地方、关中西部及南部部分地方、陕南大部有阵雨或小雨。陕北大部有4-5级偏南风,关中东部部分地方有4-5级偏东风。陕南中西部有35-37℃高温天气,局地可达38℃以上。
8月24日:陕北阴天有小到中雨,中北部大雨,榆林中部局地暴雨,关中、陕南多云,关中西部、陕南西部有分散性小雨或阵雨。陕南中西部有35℃高温天气。
8月25日:全省阴天,陕北南部有小到中雨,关中、陕南大部有中雨,部分地方有大雨。安康东部局地有35℃高温天气。
>>多知道些
今天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处暑。“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一般处暑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即将结束。处暑过后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卢娣
全国高温退场日历出炉
西安25日退出高温“群聊”
好消息!好消息!高温热浪天气终于看到了缓解的曙光!8月21日,一股实力强劲的冷空气已经进入我国新疆北部,并给阿勒泰地区带来了降雪。随着它的东移南下,我国南方高温天气也将逐渐得到缓和。中国天气网推出了全国高温退场日历,看看你家哪天有望退出高温“群聊”。
截至22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11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重庆、四川多地发生山火;鄱阳湖、洞庭湖“缩水”约66%,“瘦成一道闪电”……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热到无力吐槽。不过,冷空气已经在路上了!未来几天,在它的影响下,我国高温范围将肉眼可见地缩小,高温强度也将明显缓解。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受到降雨和低层冷空气渗透的共同影响,江汉江淮等地的高温天气将率先得到缓解。省会级城市中,郑州、合肥23日就将退出高温“群聊”。24日,南京、上海也将紧随其后退出高温行列。
25日至27日,随着副热带高压东退南落,四川盆地西部、陕西、湖北及江南东部等地的高温也有望得到明显缓和或解除。省会级城市中,西安和成都将分别在25日和26日退出高温“群聊”,武汉和杭州也将在27日退出高温行列。
不过,高温在退场之前会上演最后的疯狂。预计未来三天,四川盆地、江汉、江南等地仍会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局地还将有持续性40℃+的酷热天气。 据中国天气网
未来三天我省陕北雨多
容易出现突发性洪水
依据实时雨水情及降雨预报等综合预报:未来12小时黄河吴堡至龙门段出现警戒以下洪水,无定河下游出现涨水过程;未来12-72小时,黄河小北干流出现涨水过程,黄河龙门站洪峰流量3500-4500m3/s,受23-24日降雨影响,黄河陕北段及支流皇甫川、秃尾河、无定河、淸涧河将出现复涨洪水,窟野河、延河及北洛河上游出现涨水过程。
未来三天陕北雨区与前期仍高度重叠,土壤饱和度高,极易产生突发性洪水。 华商报记者 肖琳
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今日18时起
所有峪口实行封闭
做好以下高风险区群众撤离避险:
山洪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隐患点
城镇低洼易涝区
旅游景区
涉水在建工程
前期降雨重叠区等
为切实做好本轮强降水防范应对工作,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8月24日至28日强降水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迅速部署落实责任,果断组织撤离避险,突出重点防御,做好应急准备。
此次强降水过程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强、落雨区重叠度高,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运用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果断、提前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低洼易涝区、旅游景区、涉水在建工程以及前期降雨重叠区等高风险区群众撤离避险工作,尤其是要突出做好夜间强降水预警和受威胁群众撤离避险,做到早预警、早撤离,各区县、开发区要在8月23日18时前完成危险区人员转移和相关峪口封闭工作,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户一人。要加强撤离转移群众的管控和服务工作,防止擅自返回造成伤亡。
健全区县、街办(镇)、村山洪灾害基层防御体系,充分发挥街办(镇)、村组基层组织的群测群防重要作用,切实加强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易涝点、尾矿库、危房危窑、临水临路临崖区、公路隧道、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建筑基坑等风险点的巡查值守和监督管理,提前落实巡查排险力量,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抢护、保安全。
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强降雨提示信息,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避免到山区、景区、河边和危险地带游玩,主动识险避险不涉险,提高全民防汛避险救灾意识。 (记者 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