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郭女士受头疼困扰已经整整20年,虽然跑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医院、吃了数不清的药,可头疼的毛病一点儿也没有好转。
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一次体检中,郭女士被该医院心电图专家李中健教授告知,她的头疼症可能源于血压异常。
是否有高血压
要和自己年轻时相比
“从心电图波形来看,你已经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心脏电学改变——心肌缺血。”李中健教授告诉郭女士。
一张普通的心电图就能诊断高血压?郭女士对李中健教授的诊断结果有些怀疑,随即便测量了血压,显示血压水平为100mmHg/60mmHg,按常理来说应属于低血压患者。
李中健教授解释,人们通常认为收缩压(高压)≥140mmHg、舒张压(低压)≥90mmHg就是高血压,而高压<140mmhg、低压<90mmhg就是正常血压,不用降压治疗。其实不然,是否有高血压要和自己年轻时相比。“如一个人的基础血压为120mmhg/80mmhg,由于年龄等因素,血压增高了20mmhg~30mmhg,为150mmhg/11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而另外一个人基础血压为90mmhg/50mmhg,在原有基础上同样增加20mmhg~30mmhg,血压为110mmhg/80mmhg,看似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不用降压治疗,但与其年轻时对照,血压数值已经增加了20mmhg~30mmhg,已因高血压造成和发生了人体靶器官损害。因此,我们认为这同样应诊断为高血压病,也应该治疗。”李中健教授介绍,这种情况女性多见,属于个体化高血压范畴。
听完解释,郭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遵医嘱服用了降压药,十天后头疼症状真的完全消失了。
个体化高血压
指一人一血压
李中健教授提到,心电图作为心脏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对心脏疾病的早期筛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电图作为心脏电学检查的方法,要早于超声、X线等形态学检查的方法。李中健教授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慢病高血压,通过心电学等多项检查,提出个体化高血压的理念,并于2006年10月18日在《健康报》发表“血压正常可能也要降压”的文章。
血压受身高、体重、饮食、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每个人的基础血压及随年龄增长后的血压也会有差异。个体化高血压是指一人一血压,即诊断高血压时不拘泥于血压的数值,而强调临床症状和高血压对人体靶器官的损害。通常指某个个体较自身前基础血压相比血压升高、心电图出现高血压患者相同的异常表现,同时可伴头痛、头晕、视物模糊、颈部发硬、四肢麻木等症状。
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脏靶器官损害时,往往出现左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表现。在临床上曾追踪记录到血压正常的患者却表现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的对应改变。因此,李中健教授团队提出了适合每个患者自身个体化血压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李中健教授提醒,高血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每年全球死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超千万。有的患者即使控制了血压,心脏电学改变也不会恢复正常,因此,建议每年要做2次~4次普通心电图,来了解自己是否有高血压或评估高血压治疗效果。(记者 梁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