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寒冬,羽绒制品销售进入旺季。吉林省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在调查中发现,羽绒服市场存在诸多宣传误区,消费者难以区分商品优劣。为此长春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买羽绒服当心宣传陷阱。
据悉,长春市消协受理的关于羽绒服的消费者投诉和消费咨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服装面料不透气,钻毛,标签标注不准确、不规范;二是宣传与实际不符,绒料做假有异味,价格高却不保暖;三是售后服务不规范引发消费者不满。经调查,羽绒服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利用劣质原料冒充羽绒原料;标称充绒量与实际不符;面料质料差,导致钻毛及不透气问题;羽绒清洁度不合格,出现异味。
长春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要警惕羽绒服销售中四大宣传陷阱。
一是优惠促销低价陷阱。真正的鸭绒、鹅绒都具备很好的保暖性,材料成本高。消费者在选购时切莫被低价所吸引,一些价格低廉的羽绒制品填充料有可能是飞丝、羽丝和陆禽毛(鸡毛)、化纤棉、纤维,甚至未经消毒的羽毛,或打碎的羽毛毛片等。
二是“鹅绒比鸭绒好”。有些商家一味宣传鹅绒比鸭绒好,但事实上,羽绒质量的优劣并不以种类为依据。羽绒的蓬松度不仅取决于鹅、鸭的养殖期,还与水禽的品种、养殖区域及生长环境有关,单纯说“鹅绒比鸭绒好”是不科学的。
三是“含绒量100%”的说法误区。含绒量与充绒量是决定羽绒服质量的关键。充绒量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在标签上一般用克来标示。根据《羽绒服装》国家标准GB/T14272-2011,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按照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解读,含绒量是决定羽绒羽毛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含绒量越高的羽绒保温隔热效果越好。市面上大部分羽绒服产品的含绒量标注为70%、80%、85%、90%等。而含绒量为100%的羽绒服是不存在的,而且如果含绒量低于50%就不能称为“羽绒服”了。优质的羽绒服含绒量一般都是90%甚至95%,国家标准中的最高含绒量即为95%。
四是免洗羽绒服宣传误区。在销售中,卖家经常会把面料免清洗作为一个宣传卖点,消费者误认为免清洗就是面料脏污都不沾,更不用清洗。其实,免洗羽绒服是一种新型的免洗面料,不是不需要洗,而是布料不容易沾染脏污,一般轻微的污渍都可以擦拭干净,但还是要注意羽绒服里衬面料标注问题。
长春市消协同时指出,根据《羽绒服装》国家标准GB/T14272-2011规定,产品标识中必须明确标注填充物、含绒量(羽绒服)/绒子含量(羽绒被)、充绒量以及执行标准代号等重要信息。如果标识信息不全、不规范或执行标准代号标注有误,均可判定为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卖家利用消费者只了解羽绒服装保暖轻盈,但专业知识缺少,故意隐瞒产品信息,如质量指标不完整、吊牌和水洗标信息不一致、执行标准代号有误等,甚至有些商家以品牌代加工保护品牌为由,产品没有任何标签标注和质量标识,以规避质量责任。消费者在选购时不能只注重价格高低,只看款式和颜色,还要注意了解标签上的信息内容,把住质量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