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0日起,新版《杭州市地铁乘车规则》将施行。对1.3米以下儿童免费政策不设人数限制,同时规定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不得单独乘车。删除自动扶梯“靠右站立”,明确“先下后上、排队候车” “背包向前”等文明乘车、文明出行规则。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乘客,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12月9日《钱江晚报》)
在都市社会,乘坐地铁出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确保地铁这部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既需要法治,也离不开以道德、文明、礼仪为基础的“礼治”。地铁乘车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公共空间拥抱文明。
作为一种配套支持举措,“取消对1.3米以下儿童免费政策的人数限制”是对优化生育政策的回应。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环节。删除自动扶梯“靠右站立”,本质上是认识深化的产物;曾几何时,“靠右站立”一度被视为一种文明行为。现如今,“靠右站立”已被证明不符合乘梯安全,甚至会加速扶梯单侧磨损,从而增加事故发生几率,理当被摒弃。
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背包向前”不仅有助于防范风险,也能够为他人提供便利,实现了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结合。在人口流动加速的陌生人社会,与人为善作为一种润滑剂和黏合剂,不仅让地铁运行更有秩序,也能让陌生人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和温暖。
面对在地铁上突发疾病的乘客,其他乘客究竟是麻木冷漠地旁观,还是勇敢地伸出援手?为了鼓励人们互济互助,《民法典》增加“救助人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相关条款,初衷就是为了消除见义勇为的“后顾之忧”。地铁乘车规则及时地进行重塑和更新,显然有助于鼓舞和激励乘客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年来,围绕着地铁让座问题,产生过不少摩擦与纠纷。究其原因,一些人权利意识高涨、欲望膨胀,规则意识和道德自律却“慢了一拍”,导致“文明剪刀差”的出现。让座是一种文明和礼仪,既不能被“道德绑架”,也不能无动于衷。面对那些比自己更需要座位的人们,主动进行权利让渡,一个善意涌动、温暖萦绕的城市,“成人之美”蔚然成风。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地铁乘车规则”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让美德和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以公共文明塑造公共场域,构建匹配我们时代的精神文明与公共守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既是文明乘车的建设者,也是文明乘车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