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生活 >

互联网谣言层出不穷的背后 如何杜绝成为难题

2021-11-24 09:46:21   广州日报

11月21日,小红书一博主发微博举报称,她与外公的合影被人造谣是“老夫少妻”。头条号对被举报账号“飞哥在东莞”的处罚公告称,经核查,该账号系编造谣言误导用户,挑拨公众情绪,平台已对该账号予以封禁处理。实际上,“有图无真相”的网络谣言“谣棍”层出不穷,今年4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法院以诽谤罪判处造谣者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即便如此,账号为流量博眼球不曾一刻停止过造谣,“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甚至是产业链似的存在,大众都有可能遭遇“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网络暴力侵害,陷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困境。

“谣棍”利用人的同情心理和宣泄心理,通过简化思维“贴标签”叠加“固有成见”来造谣挑动社会情绪。情绪的干扰下,人的理性思维受限,如不遏制其蔓延,则可能导致社会理性思维的丧失及无赖化倾向。传播学公式:谣言=重要性×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抓住人关注点的同时,用奇特又模糊的故事,影响公众判断实现传播,从而获取流量和利益。

当谣言获利成本过低时,“谣棍”便会肆无忌惮,无本万利释放出巨大诱惑,仅靠道德约束显然无力,必须用法律的严惩让造谣者支付造谣的代价和不当得利的成本,使其产生畏惧感。想要打击“谣棍”,减少谣言,不再让无辜者蒙冤受难,还应从细节入手提升全民素养,让大众知道自己的处境,究竟是要被谣言奴役,还是做真相的主人,是做无赖的帮凶,还是做理性的主人。

从宏观社会上讲,真相是谣言粉碎机,应建立健全真相传播机制,加强监管力度让谣言无处生长,同时畅通渠道让蒙冤者能讲理澄清。从微观个体上说,大众应树立对自己言论真实性负责的意识,提高拒绝信谣、传谣的主动性,并加强对世界的认知,提高辨识“谣棍”的能力。无论是个人、机构、组织抑或是全社会,都应有抵制谣言“谣棍”的自觉,防止滑入低俗、盲从、集体无意识的深渊。

标签: 互联网谣言 网暴侵害 封禁处理 谣言获利成本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