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肢体全瘫
右侧颈内动脉闭
颅内大面积脑梗死......
难以想象
这竟然发生在15岁的少年身上!
15岁少年跑步时摔倒,竟然确诊脑梗死
小周(化名)是一个身高176cm,体重200多斤的胖小伙,平时只要动一动就累得气喘吁吁,每周的体育课更是他的“噩梦”。
这天刚好800米测试。哨声一响,小周努力迈开腿向前大步奔跑。然而还没跑几步,就只听“咣当”一声,他猛地摔倒在地。身边的同学赶紧停下来扶他,却发现他左边的腿和胳膊竟然不能动了!
老师带着同学们赶紧将小周就近送到了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初步判断是中风,父母怎么都不敢相信,于是立刻将他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
当天值班的神经内科医生查体后,发现小周左侧肢体肌力0级,于是立即送CT室进行血管评估,结果显示他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梗死核心区52ml,缺血半暗带127ml,确诊为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需紧急做颅内血管开通手术,否则将有脑水肿死亡的风险。
当日下午,医生就对小周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取栓开通手术,手术过程进行了2.5小时,取栓共取了5次才把顽固的栓子取出来,实现右侧颈内血管的再通。术后小周肌力恢复至1级,转入ICU监护。
没想到病情竟然一波三折
没想到,病情竟然没有如预期般稳定下来。
第二天上午查房时,医生发现小周的意识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嗜睡变成了昏睡,于是紧急进行头颅CT复查,显示脑梗死有渗血,脑室受压伴有中线移位。
这就意味着小周颅内脑水肿加重,已经压迫对侧正常的脑组织。
神经外科会诊后综合分析病情,又为小周做了去骨瓣减压手术,目的是减轻颅内压,保护对侧正常的脑组织,术后再次转入ICU重症监护。
接下来几天,小周慢慢苏醒,脱机拔管,后转入神经内科进行专科治疗与康复。
过了20天之后,小周现在已经可以对答自如,左侧肢体也逐渐恢复了活动能力,能够抬离床面,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几乎没喝过白开水 每天2-3瓶可乐是常态
为什么这么小小年纪也会发生脑梗死?从小周父母口中得知,从小他们就溺爱这个孩子,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塞给他。爱喝可乐,就成箱成箱的往家里买,所以每天一瓶可乐是基本操作,有时甚至一天喝2—3瓶!
小周的主治医师表示,这很可能是他年纪轻轻就发生脑梗死的一项重要诱因。“作为一款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可乐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在侵蚀人们的健康。”
医生介绍,普通可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糖分和食品添加剂。可乐的含糖量大约为10.6g/100mL,一罐330ml的可乐约含有35g糖,而一瓶500mL的可乐含糖可达到53g。
“小周长期喝可乐,体重指数高达32kg/m2,已经达到肥胖标准,且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红蛋白处于临界值,表明已出现胰岛素抵抗,尿酸也偏高,机体已出现代谢紊乱,最终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与此密切关系。”他进一步解释。
生活中“添加糖”无处不在
哪怕“不甜”也要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医生提醒,不仅可乐大量含糖,还要警惕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剂”。“添加糖广泛存在于糖果、蛋糕、甜点等甜味食品中,也隐藏在一些‘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他表示,“长期服用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添加糖或糖分含量一般都会在食品、饮料的配料表上有所体现,所以在选购食品时,在选购食品学会看营养标签。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产品中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后,含糖量越低。
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多喝白开水或不加糖的茶水代替含糖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果汁饮品。咖啡适宜选用不加糖的清咖啡或只加奶的咖啡。
可选用纯牛乳代替调味乳制品,酸奶可选原味无糖的酸奶。
改善烹调方式,少用红烧加糖的烹饪方法,多用清蒸、白煮的方式。色拉可用橄榄油和醋来调味,避免过多的摄入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