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不提穷,句句都是穷。”
最近,国货老品牌蜂花因“哭穷”言论出了圈:有网友调侃蜂花外包装设计廉价土味,让其参加大广赛提高知名度,蜂花一句“这个要花钱吧?”引发热议;一网友在蜂花抖音官方号下评论蜂花护发素塑料包装略显廉价,蜂花则回复:“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
面对网友的破产“担忧”,11月16日蜂花官方回应称,请大家放心,公司不会倒闭,同时还表示,蜂花10年仅涨2元,未来也不会因为火了就涨价。记者也发现,蜂花在其直播间中打上了“蜂花正茂”的字样。在这场互联网狂欢的拥簇下,在一天之内卖了平时一个月量的蜂花蒙了,忙劝大家理性消费。
这样的情景是那么似曾相识。今年7月,国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因在河南洪灾期间捐款而蹿红,网友线上线下齐扫荡,让其销售业绩一度猛翻逾50倍。而如今,野性消费者离场,鸿星尔克门店人流锐减,抖音粉丝量也直线下降。
托举着这一场场互联网狂欢的,是许多正成为消费主力的新生代消费者,他们对名牌的仰慕相对较低,在经历了香港回归、加入世贸、申奥成功等一桩桩国家大事之后,也拥有了比以往更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情怀,对于国货天然有着更高的接受度。他们往往会在一波狂热的情感袭来时将情怀“变现”,以行动支持国货。但在情绪消散之后,他们也依然会直面真实的需求。
可见,对老国货来说,互联网的关注确实能够带来一波潮涌般的流量,但浪潮逝去后,如何让关注度转化为购买率,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货崛起,依靠的不能只是情怀和噱头,更不能是“自嗨”式的营销。包装确是外表,能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产品和初心。身处民族情怀爆发、中国制造崛起、中国设计觉醒的如今,国货品牌更要思考如何把长板加长,把短板补齐,构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才是让老国货写好新故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