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东莞很多大中小学校开始热衷研学活动。但收费问题却引发极大争议,不少家长反映,很多时候存在被迫同意的情况,还有不少家长也向教育部门反映,但未有实质性结果。针对部分家长对东莞研学不规范的各类投诉问题,东莞市教育局回复称,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组织研学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确保研学实践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家长在阳光问政平台投诉东城实验小学研学费用过高
要与学校课程等有机融合
针对部分家长对东莞研学不规范的各类投诉问题,东莞市教育局回复称,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依据的是《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简称指南)。
东莞市教育指出,研学要与学校课程等有机融合
其中《指南》规定: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要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依据上述规定,为加强全市中小学校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市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作了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每学年1-3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一般每学年5-10天;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以上时间含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并要求将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或成长档案。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校要依法依规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
针对全市各学校研学目的地和线路杂乱等情况,市教育局称,依据上述《指南》规定: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等。”
针对研学旅行,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要以“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为基本原则,按照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精心策划,明确主题,设计科学线路,突出研学旅行的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学校需根据这些规定,在充分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的前提下,根据实际自行选择和安排研学。严禁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以玩乐为主的场所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情况。各学校还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段特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镇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学校应公布收支情况
针对网上部分家长投诉学校研学收费多高等、被迫参与研学等情况,市教育局回复表示,根据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相关通知规定,研学活动属临时性服务性收费项目。
不过市教育局明确指出,东莞的学校研学实践活动要以家长和学生自愿为原则组织进行,学校以致家长信形式说明具体活动安排及收费构成,家长和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收费标准应按学校与研学旅行承接单位签订的合同执行,并在活动结束后向家长和学生公布收支情况。如学校有违规行为,家长和学生可向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物价主管部门反映,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同时,东莞市教育局还要求中小学校规范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应充分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并根据实际,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时间段、不同收费标准或免费的多种研学旅行课程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另外,为加强学校研学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目前的东莞对学校组织研学活动实行提前备案制度,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学校方可开展相关研学活动。
东莞市教育局表示,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组织研学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确保研学实践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确保师生安全健康、确保立德树人任务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
【他山之石】
陕西西安: 优选上百个研学旅行方案
2013年,西安成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后,西安市教育局联合市旅游局首批推荐了19家旅行社参与研学旅行工作,旅行社按要求均专门成立了研学旅行部对接区(县)教育局,服务各中小学。任何区县教育局不得选择未推荐的旅行社参与研学旅行工作。
在研学旅行的内容和路线选择上,西安突出地域文化,精选主题线路。结合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西安确定了红色革命遗迹、历史名胜、丝绸之路研究、秦岭文化等18个研学旅行方向,并优选出上百个能够适应和满足中小学的一日、两日或多日研学旅行主题方案,供中小学选用。此外,公开招标编制出版了《西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线路指导手册》(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进程。
在费用问题上,西安逐步建立了“政府支持一点,家庭支付一点,服务接待单位减免一点”的工作机制,同时倡导和鼓励爱心单位、爱心人士针对研学旅行开展公益资助。每次出行,旅行社和学校提前沟通,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费用减免,同时积极协调接待单位降低收费项目标准,确保研学旅行顺利进行。
在学校、家长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方面,西安明确将创伤救护等内容作为学生研学旅行出发前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求每班随行教师不少于3人,并配备旅行社研学旅行辅导员1至2人,有条件的学校还选派家长代表作为志愿者随班出行。
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实效,西安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出行前要收集资料,出行中要深入体验,返回后要完成实践型、分享型、体验型作业。
目前,西安研学旅行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经费支出、组织规范、基地课堂、课程推动、安全保障、宣传引导、评价激励”的一套特有模式。
湖北宜昌:成立研学实践研究团队
2017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启动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宜昌成为全省8个试点地区之一。
经过探索,宜昌确立了研学旅行管理“1+4”模式,即市研学旅行协调小组+学校、家长委员会、基(营)地和旅行社。其中,协调小组统筹全面,定期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年(期)教学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家委会联合学校确定研学线路、承办旅行社和收费标准;旅行社做好交通、食宿等服务工作;基地营地组织课程实施,做好科学评价。
在推进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方面,财政投资1.5亿元(中央彩票公益金3000万,市财政投资1.2亿元),建立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基地占地200亩,建有主题教育馆、少儿活动中心、学生食堂、宿舍等主体建筑7栋,可同时接纳1200名学生开展活动。基地推进“1+N”运营模式(即市青少年实践基地+周边研学基地),发挥营地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市内外研学资源,带动宜昌研学旅行工作整体提升。
为避免研学旅行“游而不学”或“学而不游”,宜昌成立了中小学研学实践研究员团队,特聘市级研学旅行研究员40人,由宜昌国家营地协同宜昌市教科院、三峡旅游职院,共同确立“宜昌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研究”专项课题。为打造学生向往的高质量研学品牌,宜昌国家营地依托三峡旅游职院和本地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设计开发了《研学在三峡》研学手册,推出“三峡行”线路9条、“荆楚行”线路3条、“华夏行”线路8条等经典线路。
同时,鼓励支持各研学基地成立课程研发部门,动员学校校长、一线教师、教研员等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分学段设计课程方案,确保课程贴合学生实际,并打造了探秘大国重器、寻访屈原故里、揭秘石牌抗战、感受三国豪迈、追溯荆楚文化等数十条精品线路。
研学旅行要切实发挥育人实效,评价方式也很重要。宜昌制定了《宜昌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案》,规定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折算成一定分数计入中考总分。
此外,宜昌还制定出台了《宜昌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推荐旅行社遴选方案》,从旅行社资质条件、专业队伍、服务产品、合作单位、安全保障、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了细则,将最大利益让给学生的同时,确保学生研学旅行吃住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