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鲁古镇在哪?笔者日前走进这个位于沁阳市西向镇的小乡村——北鲁村,零距离感受一个基于文化传承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在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语境下,如何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路径与思考。
在沁河北岸的一条乡间公路南侧,远远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牌坊,上写“许鲁古镇”,这就是北鲁村的入口处。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许衡的祖籍,亦称许衡故里。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土文化传承的物质空间载体和支撑,而基于乡土文化的空间营造,又是改变当今新农村建设“千村一面”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历史记载的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许衡的文化印迹在北鲁村随处可见,驱车进村南行,远远就能看到沁河的大堤,村中刚刚修建的“许鲁文化广场”上,正三三两两聚集着村民在休闲。一位村民说,像这样的文化游园,村里共有六处。
空间承载着村民的乡愁,是公共空间营造的灵魂。但乡土场景重构并不是对旧有空间的简单复原,要注重原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比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可整体保留其传统的建设风格与布局,并对其特别有价值、有故事的构筑物进行保留,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优化,同时融入现代景观及功能元素以满足当代村民的使用需求。
在北鲁村,很多村民家里原来使用的麻袋、布袋以及粮食的容器上,都曾书写着“北鲁古镇”的字样。许鲁文化广场对面,是一处坐北朝南的院落。院落木门灰瓦,翠竹掩映,黄泥巴墙,古朴典雅,院落里、房间里艺术化展示的是许衡生平介绍及活动范围示意。这里是北鲁村正在打造的许衡文化研学基地。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以创意设计赋能,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提升乡村经济附加值;以在地文化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环境,为乡村百姓提供具有精神归属感的宜居家园,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
入村标志作为乡村公共空间视觉逻辑的重要元素,既是一种良好的视觉标志,又是该村乡土文化精神的集中显现。驱车沿北鲁村内民族路北行出村回首顾望,在村口过街牌上看见“许衡故里”四个大字,令人不禁联想起北鲁村的文化乡愁和许衡文化正浸润演绎着时代故事。
记者 许伟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