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雨杉
乡村是文化的发源地,乡村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方农村特色乡土文化逐渐消逝,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重要内容,要写好这篇大文章,势必要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用日趋繁荣的乡村文化,留住愈发浓厚的美丽乡愁。
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文化渐渐趋于空洞,盛行的消费主义主宰了农村社会的意识形态,乡村少年、青年农民纷纷逃离。因此,要振兴乡村文化,必须先找到它的“根”,要立足当下,做好传承。近年来,已有许多地方着手保护乡村文化记忆,修建了乡村记忆室、镇史馆、组织编写村史书、遍访老党员、老革命家收集村庄故事,以文物陈列、口耳相传的方式勾起人们的乡愁,使历史的记忆与现代完美交融。陈列馆里的每一只竹篮、每一把农具,老人口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本村文明的见证,只有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并加以保护和传承,使其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才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引领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健全公共文化体系。文化的保护不是空谈,更要有实际行动。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可以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坚持重心、资源、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建设集党员教育、文化宣传、少儿科普、歌舞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实现乡村文化全覆盖,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文化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文化设施的管理,专款专用,有效利用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育也是维系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上学成本增加、留守儿童不重视教育等现象使得乡村教育处于被动而落后的局面。更要求政府要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破解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难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办学优质的城区学校为乡村学校提供工作指导,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社会安全感,寻回乡村文化精神内涵,让乡村少年不再失落。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使其迸发出更大的活力,繁荣乡村文化,才能形成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化底蕴,真正激发乡村振兴动力,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