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快评|粮食生产该如何更好地兼顾安全与效益?

2022-04-18 16:58:28   南方农村报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半月谈记者走访多个种粮大县发现,受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部分农户种植意愿有所减弱。“去年尿素才90元一袋,今年就到130元了,辛辛苦苦种几亩水稻,还不如1亩蔬菜”,在西部某种粮大县,一名水稻种植户向记者介绍,去年将大部分收获的大米进行出售,除去农资、人工等开支,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

田里田外团团转,一年到头几亩水稻收入才堪堪2000多元,这压根不算收益,只能算是“辛苦费”,而且是打骨折的那种。这一现象的背后,实质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任其发展,不仅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危害粮食安全亦未可知。即便现在倡导大食物观,但粮食的基础性地位没有丝毫变化,依然需要把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

不难发现,时下的无机农业模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很容易陷入“两难”境地:不用化肥农药,粮食没收成;用了农资,但价格贵过粮食,约等于白干。在当下的语境下,粮食安全是底线,具有不容置疑的国家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但这绝不意味着农民的利益该被牺牲,沦为不得已付出的成本,而是需要在两者之间尽量求得平衡。粮食生产,该如何更好地兼顾安全与效益?破解这道命题刻不容缓。

种粮要有效益,基本思路无非是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这首先涉及一“头”和一“尾”,也即种子价格和终端收购价。实事求是说,这里面虽有作为空间,但恐怕也比较有限。无机农业模式虽然保证了效率,但安全性和品质难以保障,自然支撑不起来优价。所以,关键症结可能还在生产模式,需要完成从“无机农业”到“有机农业”的变革。

在大众的印象里,有机农业短板明显:一是不实惠。相比普通农产品,国外有机农产品价格一般贵20%到30%,但国内有机粮食贵1到2倍,有机蔬菜贵3到10倍,这使得大多数人缺乏买单的意愿和能力,导致实际售出的有机农产品只占产量的一半左右。

二是效率低。一方面,用有机的方式改良土壤肥力周期太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达标一般需要3到5年乃至更长时间。包括杀虫也是,难以“速成”。北京曾拿出财政资金补贴工厂培育瓢虫、赤眼蜂等天敌灭虫,但由于不如打农药来得迅速,很少有农民能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产量低,国外有研究指出,有机农业的产量平均比常规农业低8%到25%,于粮食安全而言,这近乎不可接受。

只是,有机农业的短板真的“无解”吗?未必,国内一家致力于有机农业的企业创新了一套技术体系,包括快速高效率废弃物循环技术,各种农业和生活废弃物,如生活污水、禽畜粪便等当天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肥;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通过混杂种植多品种的作物,吸引害虫天敌,“以虫灭虫”效果良好,辅以生物制剂,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机标准下对虫害的控制,等等。其在广东惠州等地建有样板基地,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其产量与常规种植的产量相当,品质达到欧盟认证标准,但价格仅比常规产品贵0.5到1倍。

由此可见,有机农业并不绝对意味着无法大规模推广、产量低危害粮食安全、价格奇高卖不出去等系列“毛病”,凭借科技创新,粮食生产也有望实现粮食安全、粮食品质、种粮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乃至共赢。一言以蔽之,有了科技助攻,粮食生产大规模从“无”到“有”不仅可以实现,而且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益。这方面的探索,于国于民多多益善,你我当乐见其成。(作者胡一刀,时评人)

【来源】南方农村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有机农业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