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关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2022-04-16 08:54:21   诸城新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大豆带和玉米带年际间地内可实行轮作,适合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的生产目标。为在全省大面积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充分发挥该技术增产增效优势,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选配适宜品种

选配适宜的作物品种是该技术核心内容之一。大豆要选用耐荫抗倒、株型收敛、宜机收的有限结荚类型的中早熟高产品种。玉米要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

二、选用适合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可选用4:2、4:3、6:3等模式。由于复合种植技术是第一年在我省大面积推广,配套作业机械相对不足,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一)4:2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9200粒以上;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46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二)4:3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76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4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三)6:3模式。实行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88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3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三、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否实现增产增效的基础。各地在播种前要充分做好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准备,播种要严格按照所选模式的技术要求规范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一)农机选择。4:2模式可用专用农机实施种肥同播,4:3、6:3模式可利用现有大豆和玉米播种机械,按照所选择模式的带宽、行距、株距等技术要求分别进行播种作业,努力提高播种质量。

(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大豆、玉米种子包衣。每100公斤大豆种用62.5克/升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300~40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每100公斤玉米种用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70~56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

(三)适期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期为6月10~25日,小麦收获后若墒情适宜,应立即抢墒播种。采取单粒精播,播深3~5厘米。播种前,可先进行灭茬,再旋耕一遍,或选用带灭茬功能的播种机进行大豆、玉米灭茬播种。若墒情较差,要先造墒再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豆、玉米播种后进行滴灌、喷灌,促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

(四)种肥同播。不同模式下大豆、玉米的施肥量存在差异。大豆一般施用专用肥(N-P-K:12-18-15)10~20公斤/亩,对前茬小麦单产达到600公斤/亩以上的地块,大豆可以不施肥,仅在鼓粒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玉米一般施用氮磷钾控释肥(N-P-K:28-6-10,控N≥8%)40~50公斤/亩。

(五)规范播种。机械播种时要匀速直线前进,建议机械式排种器行进速度不高于5公里/小时,气力式排种器不高于8公里/小时。当种子和肥料剩余不足时应及时添加。注意地头转弯时要将播种机提升,防止开沟器扭曲变形;播种时严禁拖拉机急转弯或不提升开沟器倒退,避免损坏播种机。

四、科学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及时开展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草害,合理进行化控,努力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水平。

(一)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最好在播后苗前进行,每亩可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毫升,或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毫升,对水30~45公斤,表土喷雾封闭除草。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根据当地草情,在大豆、玉米苗后早期,即大豆2~3片复叶期、玉米3~5叶期,选择大豆、玉米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大豆每亩用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精喹禾灵5%+氟磺胺草醚10%)100~120克,对水30~45公斤;玉米每亩用27%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烟嘧磺隆2%+硝磺草酮5%+莠去津20%)150~200克,对水30~45公斤。苗后除草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严防药害。施药要在早晚气温较低、没有露水、无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药剂喷施要均匀,提高防效。后期对于难防杂草可人工拔除。在选择茎叶处理除草剂时,要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

(二)病虫害防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相比,各主要病害的发生率均降低。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统防统治。一是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初荚期,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克+5%高效氯氟氰菊酯15克,或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噻虫嗪12.6%+高效氯氟氰菊酯9.4%)4~6克,7~10天喷雾防治1次,视虫情防治1~2次。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二是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黏虫。发生初期,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虱螨脲、虫螨腈、氟铃脲、虫酰肼等复配杀虫剂,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有机硅助剂等开展防治。三是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前或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适期化控调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际效应增强,但单位面积群体较大,存在倒伏减产和影响大豆生长的风险。若大豆长势过旺,每亩用10%多效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多效唑2.5%+甲哌鎓7.5%)65~80克在大豆盛花期对水喷雾;玉米可在大喇叭口期用250克/升甲哌鎓水剂300~500倍液全株均匀喷雾,适度控制株高,增强抗倒能力,改善群体结构。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做好防灾减灾

大豆、玉米生长期是干旱、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高发期,应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科学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一)干旱。大豆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可起到蹲苗效果,但如果叶片失水较重则应及时浇水。7月底8月初,如遇旱应及时灌溉,防止大豆落花不结荚、玉米卡脖旱。

(二)大风。大豆、玉米生长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倒伏时,可喷施叶面肥,防治病虫害,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三)渍涝。大豆、玉米生长期间降水较多,要提前疏通沟渠提高排涝能力,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应及时排水。受涝地块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六、合理机械收获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收获。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

(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前后同时分别收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可湿性粉剂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