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核心功能
乡村有诗意更有活力
漫步走马河畔,流水潺潺,河风习习,“乡食聚源”乡村特色美食街演绎着幸福的烟火气,“中国画家第一村”一步一品、一步一画、一步一景,处处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骑行成青路沿线,“七里诗乡”竹林绿意盎然、蝉鸣鸟唱,夕阳余晖下田畴纵横交错、生机勃勃,川西音乐林盘曲径通幽,移步异景,既有亭台轩榭,又有小桥流水……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大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聚焦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当前,都江堰市正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不断活文态、优业态,打造生态、生产、生活场景迭加融合的新载体,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核心功能,加快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活文态
让文化赋予乡村新动能
走进位于聚源镇迎祥社区的“中国画家第一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枝间悬挂着许多精彩画作,题材涵盖人物、动物、花草、城市街景等……内容十分丰富。“这是我们打造的森林画展,旨在展示画家的精品力作,在扮靓乡村的同时给游客带来艺术熏陶。”聚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占地30亩的“画家村”已有近30年的历史,当前有尼玛泽仁、阿鸽等12位艺术家在此建立工作室,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画家村的艺术魅力愈发浓厚。
森林画展的旁边坐落着一个独特的咖啡馆,店名“红房子咖啡器物美学馆”完美概述了店面的装修风格——绿植环绕着红墙,木质桌椅与陶艺摆件相互映衬,清新且诗意。今年27岁的王佳是店主,也是一名古筝老师。她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外面当了几年导游,但感觉一直没有找到心中的远方。后来听说这边有个画家村,我就在去年租下这个院子改成了咖啡馆,同时带领游客体验古筝弹奏。”
“几点飞霜浸眉头,北望九洲过蜀州,宝象花现风低处,老僧寂寥撞晚钟。”800多年前,诗人陆游在石羊镇布金寺写下《夜宿布金寺》,点燃了当地农民诗情的火种。如今,诗歌活化成了“七里诗乡”文化层面的主轴,承载着整个林盘的文化底蕴。自2015年起,这里几乎每年都举办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
“我们林盘里展示的许多当地农民诗歌已成为乡村民俗文化的亮丽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眼球。”当地农民诗人邱岗感叹道,以林盘院落为基础,以大地田园生态为载体,以注入诗歌文化为内涵,“七里诗乡”不仅发展了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区域农民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近年来,都江堰市依托川芎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国田园诗歌之乡、中国画家第一村等地标性乡村文化符号,围绕音乐、美术、农耕等文创主题,招引38家文创企业入驻,培育音乐创作演绎、民俗风情体验、乡村生态观光、亲子互动研学等主题文化创意场景56个,打造“中医药林盘”“田园诗歌林盘”“红色旅游林盘”等特色文创林盘25个,2021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572元,同比增长9.9%。
优业态
推动生态价值加速转化
茂林修竹间,欢快的音乐声悠扬而来;猪圈咖啡馆里,游客们坐着竹椅,喝着咖啡,感受着乡村生活的乐趣;耕舍田园火锅,举杯碰盏间给人们带来舌尖的美味享受……在川西音乐林盘,一场生态资源向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转化的实践正在加速推进。
“川西音乐林盘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将林盘及周边区域作为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来整体规划打造,依托‘茂林修竹’‘沟渠环绕’的原乡肌理和传统农耕文化,呈现出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风貌。”石羊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林盘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不断动态植入音乐、艺术、浪漫等现代元素,使之成为乡村生态与青年社交等现代消费场景高度融合的“国际范、天府味”精品林盘。
从七里诗乡的建成,到“青城湾”等研学旅游载体的打造,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肖小儿”等名医进林盘的引入……近年来,都江堰市以保护乡村原生态景观环境、本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原真性民俗文化为基础,将农事体验、休闲养心、康养医养、生态观光等新兴业态融入原乡生活场景,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游学体验基地、文创工作室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林盘经济,让“林盘”变成“商圈”,打通绿色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和民生效益转化的路径,实现了生态富民。
夏春光 贾曜榕 记者 邓婧 实习记者 周滎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