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4月9日消息 在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杨家槽,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明清时期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在重庆推行的“设计下乡”行动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废弃的房屋被改造成乡村客厅、小别墅,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一个乡味浓郁、建筑古朴、交通便利、生活美好的传统村落跃然而出。
渝北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央广网发 许可摄)
据介绍,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设计下乡”行动中村庄设计研究课题的典型案例,是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该村落由上湾、中湾和下湾组成,涉及农户78户。
设计下乡后的村落(央广网发 许可摄)
设计下乡前的村落(央广网发 许可摄)
通过保护房屋院坝、沟渠泉井、古树古木的历史乡愁印记,维持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多元生态系统,保留荷花稻田、旱地果林的野趣田园风光,传承屋舍相连、院落相望的养心乡村生活,设计下乡后的村落生动呈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村落景观,更好地吸引城市群众来杨家槽找回乡愁。
设计下乡后的村落景观(央广网发 许可摄)
设计下乡前的村落老旧(央广网发 许可摄)
“以前断壁残垣,老弱妇孺留守,房窗堵、户门封,村落空心化……现在屋前屋后绿树红花,家家户户通电通气,游客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杨家槽的居民自诩他们现在住的是乡间别墅。
村民自诩住的是乡间别墅(央广网发 许可摄)
设计下乡前的村落老旧(央广网发 许可摄)
“紧扣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坚持美观、实用、经济、绿色原则,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据负责杨家槽村落设计的重庆大学教授胡斌介绍,在村落设计改建中,他们的设计团队与居民沟通,充分了解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使改造建筑做到结构安全、功能完善、风貌协调等,满足乡村居民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
村落改建要充分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央广网发 许可摄)
同为设计下乡专家组成员的四川美院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持人赵宇认为,杨家槽村落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文农旅融合发展需求;要尊重自然山水环境,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特色空间形态;鼓励应用现代技术,推动智能化建设。
设计后的村落内景(央广网发 张志摄)
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成为重庆助推乡村振兴“设计下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18年重庆市启动“设计下乡”工作以来,重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元素,从村庄布局,功能拓展等方面开展村庄设计,累计整治农村旧房1.8万余户,受益农村群众约6.5万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