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乌鲁木齐市坚持根据农村特点分区分类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有力推动、有序安排,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促落实
今年,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见不到传统污水处理厂中的各种巨大的沉砂池、过滤池,只能见到各种茂密高大的绿植,生机盎然、苍翠欲滴。这就是位于米东区羊毛工镇羊毛工村的生态污水处理站。
米东区坚持走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治理路子,根据农村特点分区分类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
生态污水处理站目前在米东区共建有11座,范围涵盖米东区境内5镇2乡共15个村庄70%以上的生活污水。随着米东区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的扩展延伸,米东区村镇区域居民的生活污水将全部纳入生态污水处理站,经过集中处理后,用于绿化或者达标排放。
“我们用过的水从下水管流走后,还能变成绿化用水。”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闸滩村村民梁立胜说。
这得益于距离闸滩村以北约4公里的乌鲁木齐县污水处理厂。
“随着全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市政管网建设,农牧民家中生活污水统一被纳入市政管网。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可用于防风林灌溉,农牧民生活质量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乌鲁木齐县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杨波说。
目前,乌鲁木齐县有4座小型分散污水处理站和一座大型万吨污水处理厂。24个行政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和集中式(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牧民家中排放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还可以再利用,有效改善周边环境。
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形成治污合力
乌鲁木齐市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强化治理措施衔接、部门工作协调,切实做到互促共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形成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强大合力。
高新区(新市区)二工乡三工村六队居民马成祥在家中做饭,洗碗水顺着下水管道流走。“现在污水排放并入市政管网,我们再也不担心污水流到外面了。”马成祥说,家里再也不会因为污水返流搞得一团糟。
三工村六队为自建房区域,自建房多建于2010年前后。此前由于居民少、房屋自建等原因,该队下水采用渗坑方式排污。
去年,高新区(新市区)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人防办)、乌鲁木齐高新建设投资集团、设计院、地勘单位等密切配合,将该队下水管网并入市政管道。三工村六队也专门成立志愿者队伍,宣传节约用水、合理排水等,并在管网连线上设置标识,号召大家共同保护管网。
乌鲁木齐市全面推进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多措并举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在达坂城区西沟乡陈麻子村,记者看到,村民们家用的废水全部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流向村庄的污水主管道。
自2021年达坂城区西沟乡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后,新建了排水管网46.8km及配套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后,人居环境好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件好事情。”村民马斌高兴地说。
陈麻子村的改变只是达坂城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铺设管网、修通沟渠……达坂城区以实现“清洁家园”为总目标,通过新建污水收集处置设施、新建和修缮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切实改善提升当地农牧民生活质量。
记者:宋建华 江斌伟 牟敏 郭军鸽 贾梦妍
新媒体编辑:王静瑶 柳佳伶
主编:王渊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