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对乡土的依恋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说过,当今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些人要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安定感,拥抱乡村将会是必然的趋势。城市和乡村,是上海的一体两面,理想状态下,两者的不同只在于空间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之所以是设计“成就”乡村,而不是设计“改变”乡村,是因为村庄原本就是一件“天人合一”的设计作品。它依水而居,自给自足,有机生长,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城市里平地而起的高楼不同,村庄历史悠久,我们不过是通过设计去发现它的价值,用当代的诠释重新定义乡村的美学意义。乡村与设计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
一 村庄设计有哪些特点
目前,上海正在构建“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乡村地区规划设计体系,但是,与城市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空间管理体系相比,村庄设计不是开发边界外的城市设计,它在设计目标、对象、理念和过程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1.设计目标
村庄设计是直接指导建设的,是设计图纸和建设方案的表达,而城市设计用于规划管理和空间形态控制,通过图则和指标表达,两者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村庄建设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较少涉及对开发主体的约束。此外,村庄建设项目较为单一,道路、设施等几乎无需特别设计直接同步施工,因此只需要强化设计思维和美学意识,管用、好用即可,不需要过多地增加设计管控的层级。
2.设计对象
乡村更具有整体性,“景、物、人、事”共同构成了一幅幅诗意的田园画卷。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此,除了物质空间的营造、文化的视觉表达外,必须把生活方式的延续与历史建筑的保护看作同等重要,同时加强对物质、能量等生命要素的设计。比如在婺源篁岭,晒秋这种习俗与空间环境共同构成了特色的文化景观。
图1 江西婺源篁岭村:晒秋
与此同时,虚体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设计同等重要。在不同尺度下,虚实都是相伴相生的,城市与乡村,村落与田野,建筑与场地。从图底关系看,城市内实体多于虚体,而乡村虚体多于实体。西方建筑学注重建筑和场地的关系,更加突出实体,而中国文化讲究留白,用虚体烘托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在一个平凡无奇的山村,晨曦和炊烟给村庄加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增添了几分诗意。
图2 江西婺源:晨曦和炊烟
3.设计理念
乡村本就是自给自足、物质循环、低碳发展的人居模式范本。最近热门的“朴门永续”生态设计理念,并非舶来品,而是内生于中国的哲学思想。村庄设计必须秉持可持续的理念,以自然美学而非人类美学去设计环境,通过低成本、低投入、低能耗,获得高产出、高回报,这也是“朴门永续”的核心。比如,我们鼓励乡村利用废弃材料营造景观、建筑,探索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方式,并着力在技术方法上创新。此外,考虑到农村预算有限,村庄设计还需要充分体现经济性原则,认识乡村自身的美,不掩饰、略修饰,通过微介入的、低冲击的方式去设计。
图3 利用乡村废弃材料进行环境景观设计
4.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本身具有一个时间跨度,不是一锤子买卖。乡村建设与工匠是分不开的,因为用的是非标准化、非工业化的本土材料,设计贯穿于整个建造过程,需要在建造的各个环节创新。比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砌墙用的材料是本地拆掉房子的瓦砾,砌墙找的是当地的工匠。设计师通过制订好工艺规则,然后由工匠在砌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挥空间,可以开展二次创作。正是这种“不可控”,成就了这堵墙整体厚重的历史感,以及细节处丰富的趣味性。而宁波博物馆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只有5000元。反观有些设计师,把有机视作无序,把斑驳墙上历史的印记视作破旧,一刷了之,绝不可取。
图4 宁波博物馆:运用传统工艺和废弃材料的“瓦爿墙”
除了建造的过程,村民参与的过程更加重要。对比村里常见的两类开放空间,一个是围合的篮球场,一个是开阔的大广场,哪个更受村民欢迎?调研发现,小球场由于尺度舒适,围合感强,且有一圈座椅,成为村里老人们唠家常、跳广场舞的去处,周末还有年轻人来打球。广州莲麻村改造中,通过增设雨棚、改造木制座椅等简单手法,却成为一个实用的设计。形式是服务于功能的,在有限的预算下,不应该过多地做一些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的装饰,要是要让空间和设施实现其真正的功能与价值。
图5 嘉定区伏虎村公共开放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6 广州莲麻村:休憩场所
还有一个设计过程,体现了四季轮回、日出日落的过程。浦东有一条最美地农村路——书院镇塘下公路,每到12月份,一边是绿色的水杉,而另一边则已经变黄。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我们设计可以师法自然的一部分。
图7 浦东书院镇塘下公路:一半有氧绿,一半银杏黄
二 乡村责任规划师
怎么参与村庄设计
正是基于村庄设计的这些特点,更需要引入乡村责任规划师这一角色。乡村责任规划师是独立的第三方,一般不直接作为设计团队,它的工作是“动员”,而不是运动员。很多情况下,村庄设计团队的设计师也会承担一些乡村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村庄设计中,乡村责任规划师要发挥“看、听、说、干”四方面的作用。
1.“发现”:乡村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我们希望村庄设计团队一定要开展田野调查,这是一种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简单说就是在村里待上几个月,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尽管,这在目前的规划设计行业中几乎很难。但我们知道,乡村责任规划师是长期对口服务的,可以承担一部分这样的职责,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把最好的资源发掘出来,告诉设计团队,避免开发性破坏,保持生产、生活场景原真性,并更好地实现价值转化。
2.“聆听”:把话语权还给村民
村庄设计需要更深入的公众参与。很多时候,不少设计师根本听不懂村民语言,因此仅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很难获得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对比宝山区沈杨村的第一次公众参与、在地化设计一个月后的公众参与现场,可以发现,村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先的猜疑、漠然变成了信任与期待。乡村责任规划师通过在地化服务和深度融入,让村民打开心扉,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心声,传达给村庄设计团队,协同做好真正接地气的设计。
图8 宝山区沈杨村在地化设计一个月后的公众参与现场图片来源:沈杨村村庄设计项目组
3.“对话”:搭建多专业的沟通平台
作为乡村责任规划师,需要具备很高的知识技能,要做“全科医生”。村庄设计往往不限于一个专业,而是会涉及建筑、景观、工程、农业、生态、运营等多个团队,要什么都懂点,才能促进多方沟通,使得设计方案能更好衔接,建造过程可以更好协同。村庄设计的这些特性,使得设计过程需要多方参与和持续对话,在碰撞中擦出火花、产生灵感,同时也能不断打通堵点、减少摩擦。
4.“下地”:在地式、全过程陪伴
“下地”就是要在地式、全过程参与村庄建设,发挥实施平台和总设计师的作用,心中要有一张“地区总图”,确保设计落地不走样,及时协调建设过程中的设计衔接问题,进一步征求村民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要有一本“经济帐”,统筹各项资金,避免铺张浪费和重复建设,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 结语
好的乡村责任规划师一定是“新乡贤”,是长期陪伴和深入了解乡村的人,是发现朴素之美、提升和创造美学价值的人,是乡村地区资源、资产和资本更优转化的人。
村庄设计的实质是“村庄”与“设计”。一方面,融入乡村,唤醒乡村美学价值,复兴乡村。另一方面,乡村培育设计,给设计带来无穷灵感。
乡村责任规划师要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抱着学习的心态做好设计,“发现、聆听、对话、下地”。这既是设计成就乡村,更是互相成就。
(来源:市规划院、作者:沈高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