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甘蔗收获季,唐永治和蔗农并肩坐在田埂上。
蔗田里,柳工甘蔗收获机来回穿梭,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卡车从蔗田里驶出。
身为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农机)总经理,唐永治怎么不在办公室里,而是蹲坐在田间地头呢?
“一台农机研发出来,农民用起来好不好、顺不顺手,只有亲身感受后,我心里才能真正踏实。”日前,唐永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了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农机企业工人驾驶甘蔗收获机帮蔗农收割甘蔗。(资料图 黎寒池/摄)
争分夺秒担重任
唐永治与柳工的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
那一年,他23岁,从见习生做起,一路见证了柳工多个产品的研发历程。
2016年2月,由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了。唐永治带着柳工集团技术中心的4名同事,前往新领域开疆拓土。
“我们刚到这里时,生产设备还没进来,就是个毛坯房。”唐永治说,一开始,包括汉森机械原有员工在内,全公司上下总共就30多人。
命运给了柳工农机一次打破僵局的机会。2016年的一天,唐永治得知,柬埔寨一家糖厂需要一批甘蔗收获机。唐永治赶紧带领团队奔赴柬埔寨,“到了以后才知道,对方其实看中了一家美国农机公司的设备,我们只是作为‘备胎’陪跑。”
但没想到,峰回路转,柳工农机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承诺打动了该糖厂,他们决定先购买4台设备试试。曙光降临,却差点转瞬即逝。“那时候公司刚成立,无论产品还是技术都不够成熟,其中1台设备的发动机还出了问题。”唐永治说,他们赶紧补救,派出技术出身的副总经理赵兴明组成服务团队,“打飞的”前往柬埔寨。
柳工的拼搏精神在每个柳工人的血液中流淌,他们争分夺秒地抢维修进度。有时凌晨4时需要抢修,他们也是抓起工具就跑,在设备上从黑夜干到天明。
柳工农机专业、用心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第二年,柬埔寨糖厂一口气追加了20台设备订单。2017年至2019年榨季,24台S935甘蔗收获机在柬埔寨作业,单台平均日收获量约500吨,作业效率比肩全球先进品牌设备。
甘蔗收获机。(资料图 黎寒池/摄)
技术型团队锻“重器”
唐永治技术出身,常年与产品为伍。
一夕之间,唐永治从技术转为管理,其所带团队都是技术型的,要同时承担开疆拓土的任务,他能胜任吗?当时不少人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6年过去,唐永治用倔强向市场证明了自己。“柳工农机成立第一年就有订单,2020年,柳工农机年营收达到2.57亿元,再创新高。”唐永治说。
他将此归功于团队的力量。在柳工农机,从领导层到普通工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为实现甘蔗生产现代工业化系统管理而奋斗。他们秉承着全产业链思维,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区域全程机械化模式,真正将“以人为本、客户导向”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地形复杂,且种植方式多样,品种不一。柳工农机经常为适应不同土地、不同需求的客户定制设备。
基于此,技术型团队的好处就显现了。有时,唐永治带队拜访大客户,常常在归途中就能敲定一个初步的产品优化方案。回来后,公司由上至下雷厉风行地推动方案落地,很快就能向客户交付产品。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柳工农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在广西各地扎扎实实种了2万多亩甘蔗,从低矮丘陵到深山荒地,他们一路奔波,足迹遍布广西各种地形地貌,只为一件事——造好精准服务农业的机械设备。
榨季前夕,工人在甘蔗收获机生产线前忙碌。(资料图 黎寒池/摄)
农业机械化是未来
工业柳州,风起云涌,包罗万象。
近年来,柳工农机荣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自治区级“科改行动”示范企业等称号,在智能制造的战场上不断开拓疆域。
“我们已经进军拖拉机产业,目前已实现批量销售。”唐永治说,柳州有成熟的机械产业体系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柳工更有在工程机械领域多年技术积累的坚实基础,发展拖拉机产业得天独厚。未来将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化拖拉机产品及区域性细分产品,实现“换道超车”。
在唐永治看来,优秀的企业家需要有“两怀四心”:身负情怀,心有胸怀,同时具有使命必达的信心、坚赴使命的决心、创新变革的雄心、循序渐进的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让新型农机“飞”入千家万户。
在唐永治眼中,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广西的“正在进行时”,更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