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七星关区朱昌镇:产供销一体化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2-03-20 09:07:00   人民网

阳春三月,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小屯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大棚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苗正趁着春日暖阳恣意生长。行走其间,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特色产业,七星关区因地制宜,利用蔬菜产业“短平快”的优势,在指导做好常规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在朱昌镇小屯社区和双堰社区积极打造占地面积508.3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力。

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苗。人民网 王秀芳摄

“园区共有温室大棚57个,现已投入使用50个,种植了黄瓜、无藤瓜、西红柿、辣椒等8个精品品种。”贵州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守志介绍,为让蔬菜更好生长,园区均采用第八代冬暖式大棚,还搭建了温室主体工程、温室覆盖、温室配套智能设施,可以有效缩短作物生长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眼下,正值黄瓜种植期,大棚内,工人们三五成群,热火朝天地赶种黄瓜。他们身后,绿油油的黄瓜苗整齐排列,享受着喷淋的滋润。瓜苗的正上方,数根细绳悬在半空,与寻常大棚略有不同。问及细绳的用处,王守志言简意赅,吊蔓。

工人正忙着种黄瓜。人民网 王秀芳摄

何谓吊蔓?王守志解释,黄瓜藤蔓长到40厘米左右就会出现倒伏现象,要在倒伏前将藤蔓吊起来,简称吊蔓。“吊蔓既能防止瓜果触地,保证良好的卖相,又能增大受光面积,增加产量。”

让每名工人掌种植技术,是园区增产增收的前提。因此,除为工人讲解吊蔓技术外,王守志还将整个园区分为6段,由6名技术人员分段管理,每日为工人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避免瓜苗出现矮小、茎细、组织老化等不良现象,为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工人正在种植黄瓜苗。人民网 王秀芳摄

“我刚来的时候,是师傅手把手教的,现在已经能教新人了。”今年56岁张忠先是小屯村安民组村民,去年2月份务工至今,她已熟练掌握了种植、盖膜、打芽等多项技能。“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有稳定收入,一举两得。”张忠先对现在的生活充满热情。

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屯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张忠先”们提供了不少就近务工的机会。“农忙时节,每天最多用工200人,且都是附近村民。”王守志告诉记者,村民在园区务工,每月干满28天,日工资可达100元,不满28天每日工资为85元,公司还为他们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并配备了工作服,大家工作都很积极。

在高科技设施设备、先进技术、精细管护的多重“加持”下,小屯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蔬菜不仅品相好,产量也很可观。“一季的亩产量在1.5万斤左右,二季亩产大多在3万斤。”王守志说,大棚蔬菜每年可种植三季,平均亩产值15万余元。

王守志给西红柿苗吊蔓。人民网 王秀芳摄

在确保蔬菜绿色防控、高产、高效的同时,小屯农业科技示范园还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通过蔬菜进超市、进学校、进机关等形式,构建起覆盖毕节主城区的菜篮子生鲜直达配送体系。此外,该园区还配套建设了4500平米的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并通过建立包装车间、分拣中心、冷藏库,配备冷链运输车等多项举措,全力保障蔬菜品质,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园区设有30个直销点,采摘下来就可直接运送,保证菜品新鲜。”王守志介绍,目前蔬菜主要销往贵阳、上海等城市,为拓宽销路和群众增收渠道,园区正加快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以不断迎合市场需求,满足市场供应,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标签: 七星关区 产供销一体化 农民增收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