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盐碱地里刨出“金疙瘩” 山东一公司五年育成六个耐轻度盐碱马铃薯品种

2022-03-18 07:23:14   大众日报

3月中旬,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干枯的芦苇随风起伏。从3月初开始,在这片含盐量千分之五的中度盐碱区域,山东希森集团马铃薯育种团队科研人员和村民忙着精耕起垄、播种覆膜,进行新一轮“盐碱地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科研项目试验工作,这也是他们连续开展这一项目课题的第5个年头。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主粮,喜酸厌碱。全国有近15亿亩的盐碱地,仅山东环渤海地区就有3000万亩,但目前世界上尚没有适合在盐碱地中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有效填补空白,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希森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共同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马铃薯耐盐碱育种项目,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设立研究基地,开展耐盐碱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很快,近30人的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队伍组建起来,作为核心成员的崔长磊告诉记者,常规育种是优中选优,但在盐碱地里育种就像是“矬子里拔将军”。这项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最难的就是没有育种的“材料”,一切都从头开始。他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在东营大田里育种的情景,植株小、叶片小,有些根本没出苗,还有的出现腐烂、变异等情况,“总之一片衰败,一时看不到希望,心情也五味杂陈。”

是坚持还是放弃?“这是育种企业应该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也是集团的发展方向,不行也得行!”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

他们多方征集材料,再次加大投资。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目前希森集团已初步建立了耐盐碱马铃薯资源库和耐盐碱评价体系及标准,创立了盐碱地马铃薯新品种育种体系,并育成6个耐轻度盐碱的马铃薯品种。其中,在轻度盐碱地上进行示范推广的“希森6号”,平均亩产达4413公斤,亩收入6000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希森集团投入的育种经费已超过40亿元。希森集团和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实施了2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发专项及自主研发项目。“希森”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和种薯产能分别达到了8亿粒和720万吨,占据国内种薯市场20%份额,规模与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

编辑:刘玉红

标签: 希森集团 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