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2-03-17 13:29:24   西双版纳新闻网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刘运军

阳春三月,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欣喜地提醒着人们:又是一年播种季节到来了。站在阡陌纵横的勐遮坝子上,目力所及之处皆是一片青绿。一条条蜿蜒的斗渠、农渠四通八达,延伸到一片片正在播种或开垦的土地上,汩汩清流犹如丝丝血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道路不通、地块狭窄、高低不平、水渠不畅。”这是我州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前的真实写照。如今,农田整齐连片、道路四通八达、水渠修到田块中央,“雷响田”成了连片田、高产田。10年来,我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健全管理体系,探索创新农田建设模式,全州已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余亩。

据了解,2011年至2021年11月,全州共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0个,其中,景洪市35个、勐海县45个、勐腊县30个。全州已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88.52万亩,以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和产能。

立足目标责任,高位推动落实。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农田建设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对口联系、指导帮扶,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县市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确保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在建设中,采取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综合实施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项目工程,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立足产出能力高,夯实粮食安全新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使我州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真正做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小田变大田”的要求,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勐腊县自项目实施以来,粮食播种面积从29.25万亩增加到30.47万亩,增长1.22万亩;总产量从8.19万吨增加到10.22万吨,增长2.03万吨;单产从280公斤增加到346公斤,增长66公斤。

立足资源利用高,切实探索发展新路子。通过地块整治、沟渠配套、节水灌溉等措施,调整优化农田产业格局,增强农田生态防护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我州立足热区资源优势,创新粮食生产模式,探索粮食产业与特色产业化共同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火龙果套种旱稻、“稻鱼共生”等模式,以科技创新手段,确保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

立足农田质量高,落实技术运用机械化。土地平整了、农田改良了,村民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农田耕作,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到了如何提升水稻种植品质、精细化耕种和农业机械化应用上,使杂交稻旱种、种肥一体机直播栽培和菜后稻轮作栽培等良种良法、农技农艺得到更大的示范推广。引进示范杂交优质稻品种“繁优609”“野香优油丝9901”“赣73优明占”等品种。完成杂交稻旱种面积15216亩,平均亩产568公斤;推广种植上海“松香粳1018”1000亩,亩产量达513.9公斤,大面积种植获得高产,提高了全州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

立足项目效益高,压实建后管护新模式。2020年,景洪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勐龙镇项目建成后,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示范区。该市创新建后管护新模式,将建成项目移交给村委会,村委会将整个村民小组划成四个功能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户;村集体统一采购花草,管护所需花草、树木分发到户,造成损失自行购买补种,确保存活率;将项目建后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确保建成项目建得好、养得好、护得好,长期发挥农业效益,为景洪市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促进农民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态及生活环境,逐步提高灌溉及保水能力,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已经改造成型的高标准农田与傣家村寨和四面青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标签: 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 粮食生产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