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剧本杀电影走红的背后 不同门类如何融合才能制造出非凡效果

2021-11-30 11:40:08   大众日报

近日,电影界窜出一匹票房黑马。截至发稿前,《扬名立万》票房已经突破4亿,豆瓣评分稳定在7.6分。而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映前的预测票房基本在1亿上下,显然大大超过预期。

不光市场和口碑收获良好,电影《扬名立万》也带出了一个“剧本杀电影”的概念。这部电影预告之初,就打出了“真正的剧本杀”的名号,预告片中,“一桩惊天大案”“凶案现场重现”“追溯幕后真相”“凶手现场还原”等字眼,也像是真的将社交游戏剧本杀搬到了大银幕上。

似乎着意将这一新类型立起来,连同之前上映的《不速来客》《秘密访客》《悬崖之上》等,都被纳入了“剧本杀电影”的行列。借着剧本杀游戏的风靡,形形色色的“剧本杀电影”也渐有爆发的势头,但其中虚实成分究竟有几何?

打着剧本杀噱头的悬疑电影

电影以民国为背景,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在上海大亨陆子野的邀请下聚集在一个被废弃的夜总会,其中有被迫从记者转行而来的编剧,有被时代淘汰的默片皇帝,有过气的女明星,有拍一部烂一部的导演,也有在好莱坞备受歧视的武术替身,他们欲将轰动上海的“三老案”拍成电影,借此扬名立万。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正身处案发现场并且无法逃离,而凶手就在他们身边……

一群身份不同、各怀心思的人,一个无法逃离的密闭环境,圆桌式的讨论场景,一桩命案,一个凶手,一个需要还原的真相,实景搜查探案……单看这些,一个剧本杀游戏所需的种种要素,几乎都齐备了,甚至还附加了密室元素。而从电影叙述脉络来看,从角色出场介绍,到案件引入,众人讨论补充,再到置身案件现场,也与剧本杀游戏流程巧妙吻合。正因此,不少人将其看作“集还原、情感、密室、阵营、欢乐为一体的沉浸式剧本杀电影”。

但据导演刘循子墨的解释,所谓的“剧本杀电影”纯属无心插柳。刘循子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扬名立万》的剧本是2018年底开始写的,那时候剧本杀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自己也没玩过剧本杀。比起剧本杀,《扬名立万》的场景更像是平时开的剧本会,虽然电影后半段有一段实景探案的情节,但那并不是探案,而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去看待发生的故事。

这种解释更加符合电影的实际,如果抱着“剧本杀电影”的期待去观影,那么大概率是会失望的。在电影中,凶手的身份最开始便被和盘托出,这完全悖逆了剧本杀游戏的逻辑;虽然角色众多,但主次比较分明,除了尹正饰演的李家辉之外,其他人在推理上并不主动;而且,电影中搜证、探案的成分相当微弱,反而是那些超越剧本杀形式的内容,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万合天宜风格的喜剧元素,对影视行业现状的隐喻和反讽,也是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内容。

至少就《扬名立万》而言,所谓的“剧本杀电影”,或许只是出于一种营销策略上的考量。在此之前,电影《不速来客》已有与“剧本杀电影”标签靠拢的意思,同样是“一间屋子”“一桩命案”“几伙人”,而相较前者而言,《不速来客》的剧本杀味更浓一些,每个角色各怀心思,视角有限,全靠碎片化的叙事来拼凑完整的故事。

“剧本杀电影”概念的频繁提及,与剧本杀当下的爆发式增长不无关系。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位列第三名,前两名分别是电影和运动健身,且从比例来看,差距不大。从小众娱乐逐渐变为大众娱乐的剧本杀,开始为另一种消费形式导流,“‘剧本杀电影’这个说法能让观众马上就明白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剧本杀爱好者。”剧本杀从业者文君说。

剧本杀与电影是两种不同门类

刨去个案的意义之后,再来看“剧本杀电影”,其中是否蕴含着剧本杀与电影沟通的可能性。

在文君看来,如果不管形式,单从内涵上讲,“剧本杀电影”的概念并不新鲜,大凡列举的电影,基本都是建立在阿加莎式悬疑推理的经典框架之上的变体。这种框架有个名字是“暴风雪山庄模式”,指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先后离奇死亡,凶手就在其中,侦探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经典的小说有《无人生还》,电影则有《风声》等。

而当剧本杀作为一种成熟的游戏样式日渐普及之后,“剧本杀电影”的提法或许不单单局限于这样一种推理框架,更具有泛化的可能。

剧本杀和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联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剧本杀本质上也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与电影或者更广泛的影视领域有着内在的相似性。近年来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例子也有不少,影视向剧本杀进军来势汹汹,电影《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大鱼海棠》《大话西游》已经被改编成剧本杀。

这种本子甚至有专属的名字“IP本”。但总体来看,IP本市场上表现不佳,尚未见到成功的例子。就拿IP本《庆余年》来说,截至目前,在小黑探平台上共售出848本,在IP本中的销量算是居前列,但与头部剧本动辄五千以上的销量来比,仍有不小距离。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买家都评价道:如果看过原著或电视剧,基本上就能猜到凶手是谁,比较影响游戏体验。在其他IP本的评论区中,也能见到诸如“为了IP而IP”的声音。

可见,影视向剧本杀的转化颇有阻碍,而另一边,剧本杀向影视领域的移植还在路上,这种改编被称为“逆向改编”:从下游衍生品转化为上游作品。早前就有消息称,《年轮》将呈现为网络互动剧,这被视为剧本杀影视化的第一步。虽然结果如何尚不能得知,但光从互动剧这种改编形式上可以看出团队在剧本杀和影视间的取舍。剧本杀的多人视角,第一人称的代入感……这些游戏本身的特性通过互动剧的形式得到了保留。游戏性是剧本杀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而这一特性也注定了两者在转化上的不顺畅。

剧本杀和电影,毕竟还是两种不同的门类。剧本杀,难以逃出游戏的通病——套路化和程式化,而这正是电影的大忌,《扬名立万》在叙事上的初探索虽有成效,但这样的经验不能套用,类似的套路多了,就容易审美疲劳;诸如此类的,在剧本杀通向影视化上,容易发生碰撞的,还有剧本杀对角色平衡性的追求,以及角色设定上的脸谱化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更多实践者摸着石头过河,真正意义上的“剧本杀电视剧”或者“剧本杀电影”,恐怕还得等剧本杀进一步大众化、资本更多地入局之后,才能真正落地。而在这之前,更多带有标签性质的“剧本杀电影”或许依然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标签: 剧本杀电影 扬名立万 电影票房 联动发展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